古丽·亚库:摘掉面纱 感觉生活充满希望和阳光

26.01.2015  02:14

古丽·亚库正在为家人做新衣。刘青霞 摄

乌黑的头发,浓浓的眉毛,又黑又亮的大眼睛闪烁着智慧的光芒,22岁的古丽·亚库虽然年龄不大,但是在新疆乌鲁木齐市团结路片区非常出名。

她很有主见,不但自己摘掉了面纱,还说服家人也摘掉面纱,露出漂亮的容貌。她还在社区的帮助下,学会了刺绣,如今每个月收入上千元,和丈夫两人支撑起了一个幸福温馨的小家庭。”团结路片区大湾北社区书记关晓伟说。

1月19日,记者随乌鲁木齐市委政法委工作人员一起,对乌鲁木齐部分管委会、社区开展的“去极端化”工作进行走访。

我要给自己做件漂亮的衣服

1月19日,记者来到古丽·亚库家中,房屋不大,干净、温馨。

以前老人们讲,女人结了婚,都要用面纱把脸蒙上,我感觉很压抑,所以也很少出门,家里的经济收入都靠老公一个人,我很心疼他,想出去打工,帮他分担一些压力,但是蒙着面纱很不方便。”古丽·亚库说。

2014年,社区工作人员走进古丽·亚库的家中后,她才知道,穿长袍、蒙面纱不是维吾尔族女性的传统服饰,它起源于古代阿拉伯,是阿拉伯人生活方式的一种表现。但是,即使在阿拉伯传统服饰中,也没有全部遮掩面部的服饰。

结婚前,心灵手巧的古丽·亚库就喜欢做衣服,一家老小的衣服几乎都出自她的手,但是因为要戴面纱,她没有给自己做过一件漂亮的衣服。

在谈到民族服饰时,性格率直的古丽·亚库说出了自己的想法:“我小时候看见别人穿着用艾德莱斯绸、金丝绒衣料做的衣服,觉得好漂亮,尤其是,有的人还在领口、胸前、袖口、肩部位,用金、银线和彩线绣成各种图形,那种美让人眼热。

当时,古丽·亚库的家境不是很好,父母的收入仅能解决一家人的温饱,衣服也是大的穿小了,小的接着穿。能穿上用艾德莱斯绸、金丝绒衣料做的衣服成了古丽·亚库的一个梦想。

结婚后,按照老人说的风俗,我不得不戴上了面纱,但是太不方便了。现在好了,我可以摘掉面纱,和别人一样,穿上漂亮衣服,露出容颜,也可以像男人一样出去工作,我感觉生活充满了希望和阳光。”古丽·亚库说,“我要向亲戚朋友、邻居好好宣传维吾尔族的民族文化、风俗习惯,让她们也摘掉面纱,做一个快乐的人。

记者离开时,古丽·亚库悄悄地告诉记者,等不忙了,她要动手给自己做件漂亮的衣服,实现儿时的梦想,成一名时髦的“辣妈”。

据了解,2014年9月15日,乌鲁木齐市天山区195个社区启动“去极端化”工作。在“去极端化”工作中,天山区各社区利用包户干部入户、社区微信平台、社区图书室、社区刺绣工作室等资源,开展了多种形式的活动,让更多居民加入到“去极端化”工作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