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PPP发展之普及阶段
2013年开始,中国PPP发展进入第五个阶段,这个阶段的故事正在发生。很多人对这个阶段都有很高期待,我们暂且把这个阶段叫作普及阶段,希望PPP能成为中国经济发展中一种常态模式。
十八大提出了让市场在资源配置过程中发挥决定性作用,为PPP的普及提供了理论基础。2013年的全国财政工作会议结束后,财政部部长楼继伟做了关于PPP的专题报告,对PPP在国家治理现代化、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转变政府职能、建设现代财政体制和促进城镇化健康发展等方面的作用给予了高度期待。进入2014年,财政系统组织了多次官方PPP培训,地方财政厅局的PPP培训也接连不断。住建部和财政部结合财政体制改革开始准备有关指导意见,地方政府积极上报PPP试点项目。国家发改委启动了特许经营立法工作,学术界、咨询界也热闹起来,各种研讨、沙龙层出不穷,各种文章不断问世。最近财政部还专门成立了中国PPP中心。
实际上,这次推动PPP发展有很强的社会经济背景。中国城市化经过十年高速发展,在取得成就的同时出现了大量问题:房价见顶,土地财政难以为继;地方债务超过20万亿元,还在快速增长;环境问题日益突出,治理需要大量资金。国有体制可以调动大量资源但浪费惊人,投资效率越来越低。参与城市建设的央企负债率快速攀升,融资和抗风险能力快速减弱。中国需要转变发展方式,提高效率、减少浪费、少走弯路一定是转变发展方式的基本内容。中国PPP项目不是包医百病的灵丹妙药,但可以带来体制和机制的创新,对解决当前问题有益。
在普及阶段,PPP会出现新特点。第一,并购机会增多。国家要推动混合所有制经济,并购将是实现这个目标的重要手段。第二,多个PPP项目同时推进的情况会增加。多个相关项目综合考虑可以减少浪费,提高效益。第三,中国企业走出国门做PPP的情况会增加。第四,总结经验教训并进行推广会受到新一届领导的重视,只有傻子才会允许同一种错误重复发生。
站在普及阶段的起点上,我们对PPP的大发展有所期待,比如:中国会出现一批世界级的公用事业企业、PPP在转变发展方式方面发挥关键作用,使中国不仅没有掉进“中等收入陷阱”,反而还迈上了新的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