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辉煌60年】一位老“友好人”的回忆
上世纪60年代的友好商场只是几间平房(供图/友好商场)
上世纪90年代的友好商场已经成为六层楼的大厦(供图/友好商场)
目前,友好商场成为新疆友好(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属下旗舰店之一。(供图/友好商场)
新疆网讯(记者郝玉报道)曾经的土坯房,如今已是乌鲁木齐的商业地标。友好商场的变迁,是乌鲁木齐变迁的一个缩影。正因为有了像唐代兰这样立足岗位、一心为公、无私奉献的平凡人,才有了乌鲁木齐今天的繁荣和发展。
有一位老人,她的心里一辈子都装着一座商场。她陪伴这座商场走过了最艰难的日子,把自己的一生都献给了它。
这位老人叫唐代兰,今年76岁,是友好商场第一批职工。记者是在友好商场的会议室见到唐代兰的,满头白发的唐代兰,说起曾经在商场工作的经历,眼睛里仍然透出当年的激情。
支边
1957年,18岁的唐代兰还在四川老家随父母生活。一天,正在田间务农的她接到村上通知:要选拔一批年轻人到新疆支援建设。
唐代兰觉得这是一个好机会,通知中描述的新疆生活令人向往:去的人不仅能吃上国家供应的粮食,还能拿工资。
带着十多斤口粮,唐代兰坐了一个多礼拜的汽车来到了乌鲁木齐。
当时正赶上乌鲁木齐实行全行业公私合营,在沙依巴克区人事部门报到后不久,她就被分配到了国营公司所属的商场工作,成为国家的正式职工。
“第一次来到友好路时,满眼望去都是菜地,商场只是几间土坯房。”8月19日,唐代兰说。
自治区成立之初,乌鲁木齐并没有国有商业企业,一直到乌鲁木齐市贸易公司成立后,才出现了国营商店,但最初也只有三个门市部。
1957年,经过乌鲁木齐商业主管部门批准,决定在明园一带修建一所综合性的商场。
上世纪50年代,乌鲁木齐苏式建筑随处可见,尤以明园一带最为集中。
“像附近的有色集团、地矿局等单位,都有苏联专家,为了体现两国的友好关系,商场取名友好商场。”唐代兰说。
开业
友好商场筹建之初定位为综合商场,但在计划经济时代,筹建商场资金非常紧张。
“钱都是由各专业公司赞助的,像纺织公司、食品公司等,员工就由各大公司抽调。”唐代兰说。
早期的友好商场建筑面积3000平方米,土木结构,商场靠烧煤取暖,员工每天要到六道湾去拉煤。
筹建工作进行时正赶上冬天,路面都是冰块,“路面不仅滑,还坑坑洼洼的,大家不知在这条路上摔了多少跤。”唐代兰说。
唐代兰身高虽然还不到一米六,但一人就能扛起三十多公斤的煤袋子。每次顶风走回商场,被哈气浸湿的刘海已经冻成了冰溜子。
回到商场,大家围着火炉坐一圈,把冻僵的手贴近炉子,要烤很长时间,才能感觉到温度。
在大家共同努力下,1958年,友好商场开门揖客。唐代兰拿到了第一个月的工资:40元6角6分。
这份工资对于刚参加工作的唐代兰来说,可不是一笔小数目,“刚拿到钱手都在抖,高兴得不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