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漠明珠绽放和谐之光—— 记自治区民族团结先进集体和田县高新农业经济新区和谐新村

01.06.2015  13:41

  在和田县北部连绵的沙漠边缘,有一座崭新的小村庄——和田县和谐新村,它犹如镶嵌在大漠中的一颗明珠,绽放出夺目的和谐之光。
  
  走进和谐新村,一幅和谐美好的画卷在眼前铺展开来:干净宽敞的混凝土马路,路两侧葡萄长廊一眼望不到头,一户户农家小院的墙壁上绘着色彩清新的漫画,以“中国梦”、“身边好人好事”、“民族团结亚克西”为主题,讲述着民族团结的故事和这里居民的幸福生活,过往的人脸上洋溢着笑容,相互间亲切问候。村庄旁边配套的600座蔬菜大棚内,西红柿、辣子、豆角等蔬菜郁郁葱葱……
  
  2014年,和田县结合防沙治沙绿色生态建设工程,在沙漠中开垦建成了和谐新村。这座拥有600套住房,配套600套温室大棚和3000亩果园的和谐新村刚一建成,便吸引了各族群众来此定居。目前,新村已全部入住,其中汉族住户300户,维吾尔族及其他少数民族住户300户。
  
  2014年9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自治区党委书记张春贤来和谐新村调研时说,建设和谐新村是一项惠民的好政策。村民们在这里有房子、有产业、有致富的途径,各民族村民生活在一起,大家要互相帮助,学习交流,共同致富。
  
  和谐共安居
  
  从刚搬进来装修新居到管理温室大棚,从素不相识到逐步交往、熟悉。如今,互帮互助的风尚在农家小院和温室大棚中荡漾。
  
  村里的如则麦麦提•伊敏和王勇就是在种植辣椒的过程中结缘的。如则麦麦提之前没有辣椒种植经验,听说王勇种植辣椒很有一套,于是,他每天都去王勇的大棚里“参观”,王勇干什么,他就干什么。起初,如则麦麦提将王勇使用过的肥料商标、种子的袋子都收集起来,自己去买。后来,俩人熟识了,王勇就帮如则麦麦提代买,主动为他指导。在王勇的帮助下,如则麦麦提的辣椒越种越好。如今,两家人成了好朋友经常相互来往。
  
  “住进一个村,就是一家人,互相帮助才能共同发展。”王勇一句话道出了不少村民的心声。春节前夕,村里一户汉族农民急着回老家过年,路费不够,着急地到邻居卖“库麦其”的维吾尔族农民家借800元钱,邻居热情地拿出了1500元,连借条都不让他打,其实,当时两人连对方的名字都叫不全。
  
  除夕,新村村民胡小翠家里时时传来欢声笑语。她们一家与前来拜年的维吾尔族村民一起放烟花、包饺子、看春节联欢晚会,一同度过了一个别样的佳节。
  
  “在和谐新村,每时每刻都发生着各族群众亲如一家的动人故事,不管谁家有了困难,大家都会自动地伸手帮一把。”新村负责人万世清说。
  
  团结同致富
  
  43岁的托合提•吐逊做了26年的生意,自从搬进和谐新村后,他在汉族邻居的帮助下学会了种植技术。如今,托合提还想与邻居一起合伙做有机蔬菜贸易,共同致富。
  
  无论是什么民族,来到这里大家都怀着一个共同的梦,那就是增收致富梦。为了实现致富的共同目标,在村干部的牵头下,新村各族群众携起手,共同成立了农副产品产销合作社、劳务合作社及养殖合作社等,让有意愿、有技术的群众加入合作社。目前,合作社正积极争取国家有机农产品认证,进一步提高设施农业的附加值,增加收入。
  
  根据村民的需求,村干部还邀请了吐鲁番专家前来为村民讲授多结构立体种植技术。掌握这项技术后,预计每年仅温室大棚人均增收就可达到20000元左右,这将成为和田县设施农业产业发展示范性最强、辐射带动性最大的示范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