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台县秋季专家传经巧种“沙漠人参”大芸

22.10.2014  13:03

  新疆日报网讯 通讯员王新君报道:10月19日,在奇台县西北湾乡满营湖村村委会,随着一帧帧幻灯片的播放,村上的农民们激动起来。在防风固沙的梭梭树下种植大芸,实现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双丰收,这个适合沙漠边缘农民致富的金点子,吸引了即将进入冬闲时节的农民。

  “现在坑挖好了,你看这个坑距离这个梭梭根30公分的距离,这个坑直径有30公分,深度40公分到50公分,然后就下种,下种就捏一小捏,仔细数的话就是40粒左右,这个下种蹲下去,撒下去,然后就填土,有条件的就浇一次水”。从暨南大学药学院和中科院生态与地理研究所专程赶来为农民讲课的马志国博士和李丙文研究员,被兴趣浓厚的村民们包围起来问个不停,两位专家便进行现场接种,讲授梭梭林里种植大芸的技术和管理。

  作为新疆农业大县的奇台县与新疆第二大沙漠--古尔班通古特沙漠相连,这里种植的小麦品质好产量高,是中国著名的粮食产区。但随着耕地面积不断扩大和超量开采地下水,奇台县的地下水位下降明显,农田周边的防护林大面积死亡,肆虐的沙尘暴成为常客,不少良田被沙漠掩埋,靠近沙漠的一些村庄和农家也常年遭受沙漠的侵袭和吞噬。从1998年以来奇台县投入6000多万元,在与古尔班通古特沙漠接壤处建起一条长达65公里、纵深3-5公里、面积40万亩的防风固沙绿色生态屏障,有效遏制了“沙进人退”现象,当地生态环境显著改善。杨培江是西北湾乡满营湖村农民,在沙漠前沿退出了190亩耕地,种植了一些沙漠植被,但生态、经济效益都不理想,今年入秋后他正在进一步了解沙漠梭梭的种植和大运接种情况时,县林业局和新疆沃霖生态科技有限公司邀请专家到村上讲课,并进行实地现场演示和教授。在现场的杨培江说道“培训大芸种植这方面,今天我们又来到了这个沙漠里边,亲自我们在这里边做了个示范,我感觉挺好的,我准备想把我的退耕还林,准备想种沙枣和海棠果,在我们沙漠边子上种大果沙枣可能不太好,经过今天这个机会我想把海棠果和沙枣改造成梭梭,再在梭梭下边种大芸,效益在种大芸3年中可能没有效益,3年一后这个大芸1公斤买到100到200块钱,我感觉挺划算的,我想准备种一块”。

  大芸,学名肉苁蓉,是多年寄生草本植物,寄生于沙漠中的梭梭、红柳、白剌、沙拐枣及蒿类等植物根部,依靠这些植物供给养料和水份生长,素有“沙漠人参”之美誉。2012年开始奇台县在北部沙漠前沿人工梭梭树林推广实验接种大芸取得成功,并引进了新疆沃霖生态科技有限公司大面积推广接种,为进一步提高沙漠前沿农民收入和推进沙漠生态建设,奇台县在沿沙漠边沿乡镇村开展梭梭种植接种大芸培训,鼓励农民接种大芸,仅今年共举办培训班6期,培训人数达到300多户,截至目前全县已种植大芸5万多亩,3年后就可开始采收,亩纯收入超过1000元。

截至10月底新疆市场主体达223.6万户
  石榴云/新疆日报记者任华、通讯员赵婷从自治区市场监督管理局获悉:截至10月底,新疆登记在册市场主体223.中国新疆网
10月疆电外送新能源电量占比超三成
  石榴云/新疆日报记者陈蔷薇从新疆电力交易中心有限公司获悉:10月,我区疆电外送电量为76.中国新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