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致富闯市场 勇于创新求发展——记呼图壁县创新农机合作社社长鲁振刚
25.09.2014 10:30
本文来源: 农机网
种植棉花让鲁振刚的生活日渐富裕起来,但他并没有满足。通过冷静的市场分析,他清醒地意识到,随着这股“棉花热”,紧随而来的是种植成本高、采花用工紧缺、市场价格不稳定等不利因素,单凭种植棉花已很难大幅度增加农牧民收入。他开始把目光投向了肉鸡养殖。2007年,在五工台镇党委、政府的支持下,他筹集资金30余万元,引进了高科技的饲养设备,投资修建了两幢高标准鸡舍,当年出栏的肉鸡就达3万羽。不仅收回了成本,还盈利2万元。为了让村里的其它农民一起富起来,在镇政府、农业局等相关部门的指导帮助下,他成立了养鸡专业合作社,带领张文军等人作为龙头养殖户,不断扩大养殖规模,发挥示范带动作用,使一些原来只在旁观望的农户到现场参观了解后也壮着胆子跟着干起来。
2010年8月,他认真分析全县农业生产季节性用工难的问题后,认为机械化、规模化将是农业发展的必经之路。通过与镇政府、农业局、农机局等部门沟通后,他对国家的农机政策有了更加全面的了解,也更坚定了他够买大型农机的决心。他多方筹集资金购置了一台采棉机,随后又买了一台玉米收获机,当年就获得了丰厚收益。他又牵头村里的种植大户、农机户自愿按股份入社,成立了五工台镇创新服务农民专业合作社。2011年,他带领农机手跨县作业一个多月,先后转战玛纳斯、奇台、木垒等地,作业面积达11万亩,较2009年增加了3万亩。单机作业面积6500 亩,单机平均作业纯收入达10 万元,最高的达 65万元。合作社社员收入普遍比当地非社员农户收入高出30%以上。
2012年底,他们估算了下,除去农机所需的燃油费用,创新农机合作社纯收入达到了175万元,合作社8个社员人均农机收入达到了22万元,大大增强了社员们再大干一场的信心。当时,鲁振刚就信心满满,准备2013年购置一台80万的辣椒收获机,除去补贴60多万,这样算下来合作社纯收入就能达到200多万。
在他的带领下,2013年入社社员已由当初的8人增加到16人,拥有大型联合收割机 2台,大马力拖拉机5 台,采棉机2台。合作社下设6个作业队,1个维修队,资产达800余万元。合作社为农民提供犁、整、耙、播、收等全程化农机服务。
当看到五工台镇30万吨保鲜基地和全疆最大的保鲜果蔬集散基地拔地而起,鲁振刚又动起了农产品保鲜的脑子,筹资新建了保鲜库3栋,成立了鸿旺达农产品保鲜合作社。目前,经合作社保鲜贮藏的葡萄、瓜果已远销广州、深圳等20多个城市。鲁振刚潜心经营着2个合作社,合作社通过决策、组织、分配等合作方式及内部管理体制机制创新,与社员结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利益共同体,走出了发展壮大、持续增收的“双赢”路子。用他自己的话来说,如今惠农政策越来越好,州上非常重视农机合作社发展,近年来把农机合作组织建设放在农机化工作的突出位置,不断加大政策、资金扶持力度,对今后的发展我们是信心满满啊!
现在的鲁振刚带领乡亲们,用科技知识武装自己,勤劳致富,日子越过越红火,他们坚信未来的致富路将更加广阔。
本文来源: 农机网
25.09.2014 1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