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州特色作物种植取得显著成效

05.04.2017  19:09

  近年,各类主要农作物产品价格低迷,市场风险越来越大,农民增收、农业增效难度逐年增加,发展特色农业成为农业结构调整的重要方向,博州各级农业部门积极采取有效措施促进特色农业稳步发展。

  一、加强组织领导。近年来,我州始终围绕“强基础、调结构、增收入”的农业农村工作总体思路,加大种植业结构调整力度,在稳定粮棉油主导产业的同时,加快发展特色农业。州、县(市)各级党委、政府将特色农业作为当年重点工作,定期组织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特色农业生产工作,组织种植大户到先进地州考察学习取经,并在关键工作环节和主要生产技术上创新工作机制,组织农业、农机、水利等部门领导指导和督促各项工作的开展。

  二、加大政策扶持力度。积极争取国家、自治区扶持特色农业项目资金,支持和引导企业发展科技含量高、产业链条长、附加值水平高、出口盈利能力强的特色产品,逐步建立外向型发展企业。

  三、加强宣传,提高特色农产品知名度。通过电视、报纸、广播、网络等新闻媒体,大力宣传加工番茄、香紫苏、枸杞、甜菜等农产品特色优势,积极宣传营销优惠政策,为促进特色农产品销售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加大特色农产品产销推介,认真组织有关企业积极参与新疆特色优质农产品交易会、展示会、乌洽会、推介会和博览会等,不断扩大优势特色农产品在疆内外的影响力和市场占有率。

  四、招商引资,加快农业产业化步伐。围绕特色农业发展,积极争取自治区农业产业化发展扶持项目,发挥县(市)、乡镇(场)招商引资的主体作用,选择一批具有市场开拓能力、能进行农产品深度加工的企业予以扶持,引导农产品加工企业通过资产重组、技术改造等形式,整合资源优势,实现规模经营,加快形成一批产业链条长、技术装备水平高、带动能力强的特色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如精河县枸杞加工企业、博乐市达勒特镇加工番茄酱企业产品除内销国内市场外,还远销美国、日本、东南亚等地。

  五、发展订单,完善企农利益联结机制。按照“突出特色建基地、围绕龙头建基地”的要求,鼓励有条件的农副产品加工企业根据市场和企业需求,在我州优势农副产品区域布局的基础上,加大与合作社、协会、专业村和种植大户的对接力度,大力发展订单农业,努力实现企业农民的双赢。如中粮屯河博州糖业有限公司、博乐田园蕃茄制品有限责任公司,通过采用最低保护价、二次结算和二次返利等多种方式与农户建立紧密型利益联结关系,带动甜菜、番茄和脱毒马铃薯等特色农业发展壮大。

  六、搞活流通,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鼓励和帮扶农牧民在生产、加工、流通等环节组建多种形式的专业经济组织,搞好特色农产品流通。按照提高服务水平、管理水平、经营水平和经济效益的要求,对基础较好、市场潜力大的农民专业合作社进行重点扶持,通过试点示范和典型引路,进一步加大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规范化、标准化建设力度。进一步搞好产销服务,积极引导农民专业合作组织通过联合农民、整合土地、统一经营、对接企业、订单生产、利润返还等形式,向实体化方向发展,特别注重培育流通环节的合作经济组织,密切合作社与农户利益联结机制。

  七、提升品质,努力提高农副产品生产经营效益。按照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三位一体,整体推进”的工作方针,继续加快安全优质品牌特色农产品的发展,严格按照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生产技术标准进行安全生产,建立生产记录档案,详细记录生产的各个环节,保证已认证产品质量;继续实施品牌战略,加快绿色、有机食品的申报、认证步伐。

  经过近两年的不懈努力,全州特色农作物种植面积已突破40万亩,占总播面积的14%。并在认真总结成功经验的基础上,从种子、生产技术、仓储办法,包装形式等环节下功夫,科学布局,注重突出地域优势、区域特色,按照“积极引进、试验示范、及时总结、适度推广”的要求,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龙头加工企业为依托,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坚持扶龙头、抓订单、上规模,加大扶持力度,积极引导农民种植适宜、经济效益好特色作物,充分发挥其在种植结构调整中的作用。全州建成了甜菜、枸杞、酱用番茄、马铃薯、打瓜、芝麻、香紫苏、甘草、蛋白桑、籽用西葫芦等特色作物标准化生产基地,特色农业已由生产导向型转变为消费需求型、质量效益型。(赵爱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