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疆扶贫进入攻坚拔寨新时期
整体脱贫任务依然繁重
自治区党委南疆工作会议指出,扶贫开发是南疆工作的重要任务,也是新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点和难点。
南疆地区大多是集边境地区、民族地区、高原荒漠地区、贫困地区于一体的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其中,喀什、和田地区和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是2011年国家确定的全国14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之一,是国家新一轮扶贫攻坚主战场之一。
自治区党校经济学教研部副教授方珊媛长年关注全疆的扶贫工作,曾撰写了针对南疆的扶贫工作调研报告。她认为,自治区党委南疆工作会议将扶贫开发放在了重要位置,依照农民人均纯收入2300元(2010年不变价)的国家扶贫标准,目前南疆贫困人口为159万人,这些贫困人口致贫原因各不相同,自然、因灾因病、民族、宗教、历史、社会、经济等多重因素叠加,在推进贫困区域整体脱贫,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进程中,依然荆棘重重,面临以下诸多难点:
贫困人口众多,贫困程度深,脱贫任务依然艰巨;与新疆其他县(市)相比较,南疆经济社会发展在取得重要进展的同时,贫困县域自我发展能力亟待进一步增强;城镇化水平低,缺乏一批具有特点、带动力强的小城镇,大量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难;贫困人口能力弱,贫困人口增收困难;人多耕地少,水资源匮乏,自然灾害频发,生态环境约束依然强劲;金融市场难以满足南疆发展需求;社会稳定形势严峻;人才极度匮乏等问题突出。
“自治区正在抓紧完善扶贫专项调研方案。”自治区扶贫办副主任徐明说,“扶贫工作进入啃硬骨头、攻坚拔寨的新时期,要确保2020年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时间十分紧迫,任务十分繁重。南疆四地州更是如此。我们必须针对现实问题和制约瓶颈,坚持精准滴灌、靶向治疗,提出针对性的意见建议和政策需求,回答如何补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短板问题。”
补齐短板尚需探索新机制
自治区党委南疆工作会议提出,全面加大南疆扶贫开发力度,确保全面实现脱贫目标。
徐明介绍,自2001年开始实施《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01~2010年)》以来,新疆集中实施以整村推进、产业化扶贫和贫困劳动力培训为主要内容的扶贫开发,经过十多年的不懈努力,全疆扶贫开发取得了显著成效,贫困地区经济社会发生深刻变化,贫困农牧民生活水平和质量大幅度提高,新疆扶贫开发已经站上了新的历史起点。
特别是十二五期间,我区坚持“划分区域、分类扶持、整村推进、连片开发、完善机制”的工作方针,把南疆三地州、边境地区、贫困山区作为扶贫开发主战场,实施精准扶贫、造血扶贫,扶贫攻坚,十二五实施规划如期实现,143万(南疆三地州)贫困人口稳定解决温饱问题。
方珊媛说,尽管南疆地区已经发生了巨大变化,但作为全国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之一的南疆,补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短板,打赢南疆扶贫开发攻坚战,切实改变南疆贫困地区贫困落后面貌,确保贫困人口如期脱贫,不返贫,切实使各族群众分享改革开放成果,就要坚持“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理念为南疆发展的引导,坚持依法治疆、团结稳疆、长期建疆,继续加大南疆扶贫力度,探索扶贫开发与扶贫到户相结合的新路子,实施精准扶贫,形成符合南疆贫困实情的精准扶贫新机制。
方珊媛认为,要建立有效识别和瞄准贫困人口的机制,夯实精准扶贫的基础,有效配置扶贫资源。依靠“访惠聚”住村工作组,强化和完善建档立卡工作,实施动态管理,找准贫困的缘由,切实做到因地制宜、因贫施策。
“五个一批”确保应保尽保
根据南疆具体现实情况,自治区党委南疆工作会议指出,对有劳动能力的支持发展特色产业和转移就业、对“一方水土养不起一方人”的实施扶贫搬迁、对生态特别重要和脆弱的实行生态保护扶贫、对丧失劳动能力的实施兜底性保障政策、对因病致贫的提供医疗救助保障,确保实现全面脱贫目标。
方珊媛指出,实施“五个一批”应建立有效的分类帮扶到户、分类施策机制;按照村的贫困程度和扶贫难度的不同,即村的类别不同,治贫的措施不同;瞄准和锁定扶贫对象,因贫困原因的不同而分类施策;对于具有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充分考虑贫困人口的扶贫意愿,通过贷款贴息、资金互助、转移就业培训等方式实现就业增收,到2020年解决近148万贫困人口的脱贫;对于因灾因病等缘由的贫困人口实施社会救助制度;对劳动能力丧失的贫困人口实施低保制度;对不适宜开发的贫困村的贫困人口,实施易地搬迁,生态移民。
通过发展产业和就业扶持一批、通过易地搬迁安置一批、通过生态保护脱贫一批、通过社会保障政策兜底脱贫一批、通过加强教育脱贫一批,徐明表示,“五个一批”计划安排方案,是对贫困人口作出的一个制度性的政策安排,目标就是确保应保尽保,应扶尽扶,不让一个贫困群众掉队。徐明说,根据自治区党委南疆工作会议精神,自治区扶贫办制定了详细、周密的计划,确保完成自治区党委提出的扶贫各项目标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