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疆四地州:特色产业助力脱贫攻坚

24.04.2018  17:34
  核心阅读 习近平总书记在海口市秀英区石山镇施茶村考察时强调,乡村振兴要靠产业,产业发展要有特色,要走出一条人无我有、科学发展、符合自身实际的道路。新疆的南疆四地州纷纷发挥各自所长,利用自身优势,从农牧业、工业转型升级、农副产品精深加工、旅游业、商贸物流业等多方面入手,把特色优势产业做得风生水起。

  亚心网记者张治立

  每年4月中旬,“中国巴旦木之乡”莎车县的百万亩巴旦木将田野装扮成一片片花海。洁白或淡粉的巴旦木花是新疆一道独特的风景,也承载着当地农民的脱贫致富梦。4月20日,记者从莎车县委宣传部了解到,莎车县的特色产业还有很多,其中,万寿菊种植面积已达8.5万亩。进入8月后,农户每隔几天都要采摘一批万寿菊花朵,送到离家最近的收购站换成钞票,收购站再送到收购企业加工成食品、药品和化妆品色素。万寿菊花一直在开,农户就一直有花摘,有钱赚,他们称万寿菊产业为“绿色银行”。

  特色产业焕发光彩

  特殊的自然条件、区位优势、民俗文化、政策帮扶,使得南疆四地州一批产业在发展壮大的同时,仍保留着独特魅力。特色优势产业不仅是南疆的一张张宣传名片,也是脱贫攻坚的重要平台。今年,南疆四地州加大产业扶贫力度,同时,非常注重特色产业发展在构建具有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中发挥的作用。

  在传统农业大区喀什地区,光热水土资源丰富,农业发展既是优势所在也是潜力所在,是极有可能实现现代化的产业。今年,当地的“稳粮、优棉、促畜、强果、兴特色”农业发展思路,使产业结构得到进一步调整。

  喀什地委书记李宁平介绍,林果业是喀什地区的支柱产业,今年,喀什地区将实施“一县一品”战略,延长产业链,打响“叶城核桃”、“莎车巴旦木”、“麦盖提灰枣”等一批各具优势的农业品牌,力争形成区域化布局、标准化生产、产业化经营和品牌化营销的发展格局。

  同时,喀什地区利用丰富的光热资源优势,在近郊乡镇大力推进春提前、夏排开、秋延后保护地蔬菜种植,满足市场需求。围绕优质农产品、绿色农产品优势,大力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引进高附加值的高端食品产业,促进农产品向高端、高附加值的现代食品方向发展。

  传统产业提档升级

  4月19日,在皮山县木吉镇阿萨尔村,贫困户艾合麦提托合提·麦麦提领到了政府发放的扶贫驴。他的干劲更足了,为了给驴和先前养的几头牛一个舒适的生长环境,他立即将院子里的老旧土坯房拆掉,腾出更大的地方来发展家庭养殖业。

  记者从和田地委宣传部了解到,和田地区精准脱贫一直很重视结合群众需求,不断在特色产业上做文章。

  以传统的民族服装、艾德莱斯绸、地毯和农副产品加工产业为例,通过政策扶持、技术更新等手段,传统产业在提档升级中规模逐渐扩大。截至去年底,全地区共有纺织服装类企业468家,织毯户6.5万户,拉动就业1.37万人。

  今年,和田地区特色产业发展的“主渠道”进一步拓宽。在“优果”方面,核桃、红枣、葡萄产业均有明确的增产目标;在“强畜”方面,皮山县要建1.6万头规模种驴场,墨玉县、于田县共建两个5-10万只规模种羊场,墨玉县、洛浦县、和田县、策勒县共建5个10-30万羽规模种鸽场。为发展100万只多胎肉羊、6万头驴、350万羽鸽子、1000万只和田黑鸡奠定基础。

  旅游富民成效凸显

  在阿克陶县巴仁乡,米拉斯农民手工艺专业合作社的货架上,摆放着花瓶、水壶、茶碗、烛台等土陶工艺品。这些透着古朴和现代气息的工艺品,是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多次获得新疆旅游商品大赛金奖。来阿克陶县的游客,都得买上几件土陶工艺品,才算是没有白来边远的克州。

  因地处帕米尔高原东部,塔里木盆地西缘,阿克陶县境内有得天独厚的高原风景和浓郁的民族风情,已开发13处景点。依托丰富的旅游资源,当地注重发展旅游业促进脱贫攻坚,让绿水青山变为金山银山的同时,也探索出了“企业+基地+农户+产业+旅游”的以产业发展旅游,以旅游带动产业,以产业促进就业,以就业实现脱贫的产业发展模式。

  如今,克州依托新农村建设成果,发展乡村旅游。实施完成了柯尔克孜民族风情和文化小镇建设,通过旅游带动农家乐、牧家乐促进了农牧民增收,全面完成了喀尔果勒农家乐建设项目,扎实推进阿图什市阿湖河谷风光旅游度假区项目,旅游富民成效凸显。

  精深加工业做大做强

  近年来,受益于国家纺织服装产业优惠政策,国家级优质棉生产基地阿克苏地区的纺织服装产业发展势头强劲。阿克苏纺织工业城(开发区)让一批批农民变为产业工人,建在农民家门口的纺织服装卫星工厂也逐渐增多。

  阿克苏市阿依库勒镇吉格代巴格村虽然离市区较近,可一些需要照顾家中老人和孩子的妇女,还是希望就业场所离家越近越好。现在,吉格代巴格村正在建一个加工牛仔裤、衬衣、刺绣、毛绒玩具的卫星工厂。卫星工厂6月份建成投产后,可为当地提供280个就业岗位。

  阿克苏地委副书记、行署专员尼牙孜·阿西木介绍,今年,阿克苏地区以阿克苏纺织工业城(开发区)为核心,做强棉纺、做大家纺、做优服装、补缺印染,推动形成纺、织、染、服装等全产业链发展;以库车经济技术开发区为核心,积极推动石油天然气化工、煤化工发展;以温宿国家农业科技园区为核心,全力支持农副产品精深加工业做大做强。

  莎车:文化大院笑声朗

  □通讯通朱维维周弋煊

  4月17日,莎车县佰什坎特镇14村村民依明尼牙孜·苏力坦家里热闹非凡,时尚动感的现代舞、魅力四射的模特走秀、活力十足的健美操等节目让村民掌声不断、喜笑颜开。原来,村里的文化大院就设立在他家里,村民们只要一有时间就相聚在这里载歌载舞,表达对美好生活的热爱。

  依明尼牙孜·苏力坦自从听说村里要打造文化大院的消息后,就和很多村民积极报名,为了申报文化大院,依明尼牙孜·苏力坦夫妇花了不少精力和心思。

  依明尼牙孜·苏力坦说:“我和家人都喜欢热闹,只要一有空,邻里都会来文化大院搞活动,丰富自己的精神文化生活。下一步,我准备进行庭院绿化。夏天来了,能让邻居们在葡萄架下读书看报和纳凉。

  该村老党员艾孜孜·巴拉提说:“村里文化大院建成后,我每天来这里给村民弹唱,在丰富自己精神文化生活的同时,也为大家献上自己的才艺。

  莎车县文化大院在丰富农民精神文化生活的同时,也着重加强基层意识形态领域建设,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引领农村思想文化阵地建设,成为普及科学知识、传播精神文明、促进社会和谐进步的有效载体,让每个村民都有看得见、学得来的榜样。

  “我把房子布置得很现代化,家里人都高兴,特别是孩子们有自己睡觉的房间,在学习桌上学习也不影响生长发育,今后我会更加努力过好日子。”依明尼牙孜·苏力坦高兴地说。他们夫妇思想理念的变化,正潜移默化地影响和引领着邻里、村民的观念转变。村民们在他们创办的文化大院中不仅丰富了精神文化生活,提振了热爱美好生活信心,而且通过感受和体验现代生活方式,坚定了建成小康社会的信心和决心。

  村民古丽拜合热木·巴拉提说:“在文化大院里我们不仅收获了快乐,还收获了现代文化知识,我家也一定要像依明尼牙孜·苏力坦家一样装修、一样摆设,过上健康文明的新生活。

  白什坎特镇14村的文化大院只是莎车县文化大院的一个缩影。

  文化大院的建成,为村民搭建了娱乐身心、脱贫致富、学习知识的平台,满足了农民群众在图书、报刊、文艺、娱乐等方面的需求,让莎车县各族群众的生活充满欢乐。

  阿克苏市:庭院改造助力文明新风

  亚心网讯 (通讯员黄斌军)连日来,阿克苏市市场监督管理局驻库木巴什乡尤喀克玉特其村“访惠聚”工作队立足本村实际,积极助力村民庭院改造,以发展庭院经济为契机亮化农家,倡导文明生活方式,助力精准脱贫。

  这两天,在尤喀克玉特其村,工作队队员和村干部一起,正给村民玉山·斯迪克家的院子铺地砖,腾空间。玉山·斯迪克家里缺乏劳动力,正当她为庭院改造的事发愁时,工作队来到了她家帮忙。

  如今,玉山·斯迪克家的院子已经井井有条。她说:“庭院改造完了,我要利用好空间,把空地整理好,种些蔬菜,养一些畜禽,努力增加收入。

  在庭院改造中,工作队根据农民实际情况,按照“一户一档”原则,科学规划布局,投入人力、财力、物力帮助村民做好庭院改造,着力改善农村宜居环境,为促进农牧民脱贫增收提供了有力保障。

  村民木沙·肉孜说:“庭院改造好了,家里也就漂亮了,我们也就有了精气神,要大力发展庭院经济增收致富。

  工作队队长铁凯说:“下一步,我们将进行认真研究,制定详细的方案,并组织劳动力,帮困难群众把庭院改造好,让农家更漂亮,让农民过上现代文明新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