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疆乡村:人勤春来早 春耕有“智慧”
人勤春来早。在有着22个深度贫困县的南疆地区,春日里劳作的人们更加用心。在喀什地区巴楚县琼库恰克乡,村民艾买提·斯拉木正在果园里间种小茴香。在外人看来,这一春耕场景并无特别之处,但细心的人会发现播种机的种槽里有“秘密”。
“为避免黏性较大的土壤将种子裹成团,我们将一定比例的沙子掺入种子来确保种植密度。”巴楚县农林局局长刘鄂豫捧出的种子里,还真有不少沙子。“这就是当地农民在实践过程中摸索出的诀窍,这个比例可是‘绝密’。”
近年来,产棉大县巴楚县正在“腾笼换鸟”,将120万亩棉花种植区域逐渐向偏远的乡镇“挪移”,为经济收益更好的特色作物腾出良田。
在琼库恰克乡,2万亩的小茴香种植成为农民增收的项目之一。“6月收割后,还能复播西瓜、蔬菜,这样就有了两份收入。”村民木沙·吾拉依木说,收获了小茴香还能赶上还贷,时间刚刚好。
曾经林果间种的棉花被请出了果园,不仅替换成亩均收益1400元左右的小茴香,还有亩均收益三五千元的西瓜、甜瓜。在巴格托合拉克村的田间地头,覆上单层膜的瓜苗一道道整齐排列,加覆二层拱棚的双层膜能使作物躲过春季的风霜雨雪,待到5月揭膜时,西瓜、甜瓜将迅速成长。
每年六七月新疆旅游最红火的时候,恰恰是新疆西瓜、甜瓜“青黄不接”的时候。“一膜与二膜之间成熟期相差半个月,只要打个时间差,就能提高瓜的价格。”刘鄂豫说,“二膜”的创新直接为当地瓜农带来丰厚的收益,当地有超过六个品种、上市时间不一的产品,错时上市成为农民增收的窍门。
在南疆乡村,小麦匀播技术正逐渐成为常规技术被农民所接受。在巴楚县,如今已有超过半数的麦田实现了匀播种植,亩均增收百余元,效益明显。艾买提·斯拉木家的麦田第二次使用了匀播技术。“这种技术让小麦种植密度均匀增加,去年产量有了明显提高,现在大家对新技术的接受度已经越来越快。”
春日里的南疆乡村,冬麦返青、果树吐绿。春耕里的“民间智慧”将为耕作者一年的辛劳带来更多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