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十二五】全市839个社区均达“十有”标准

06.01.2016  11:47

  红山网讯(记者 宋建华 李志刚 实习生姜自练)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新疆工作最坚实的力量支撑在基层,最突出的矛盾和问题也在基层,必须把抓基层、打基础作为稳疆兴疆的长远之计和固本职责。市委市政府坚持人往基层走、钱向基层花、劲往基层使,全市839个社区达到“十有”标准。

   社区阵地完善,更好服务百姓

  2015年12月28日,在中亚南路街道卫星路社区的“图书银行”内,许多居民正在忙着借阅图书。

  谈起社区的“图书银行”,曾在卫星路社区工作多年的热先古力.托乎提告诉记者,这还得从社区阵地建设说起。

  “那时还没有社区,只有居委会,办公条件就是两间土坯房子,环境比现在差很多。”热先古力说,在她的印象里,社区的快速改变是从2011年开始的。

  2011年,是经开区(头屯河区)区政合一第一年,在社区阵地建设项目中,便积极开展“一社一品”创建活动,根据社区的各自特色和工作重点,“量身定做”符合辖区特点的社区,树立社区特色品牌。

  2012年,经开区(头屯河区)社区阵地建设资金投入超过9000万元,全区所有社区办公和综合活动场所面积均达到400平米以上,其中还有不少面积达1000平米以上的社区,并在全市范围内,率先完成了社区阵地建设。

  “这是老年人活动室,配套设施可齐全了。”2015年12月26日,家住尚北社区的70岁的居民张淑芳说,社区迁了新址,将260平米的大房子留给了居民做活动室。

  经开区(头屯河区)区委常委、管委会副主任、常务副区长杨勇说,在社区建设方面,该区在完成社区“十有”建设的同时,延伸出多个服务项目,完善社区阵地,以便更好地服务百姓。

  “十二五”期间,乌鲁木齐所有社区都基本配备便民服务车和警务巡逻车,社区经费由原来的6万元提高至30万元,社区工作人员也由5~7人增加至50人左右,这些利好的因素,也吸引了不少年轻人来到社区。

   加强场所建设,基层服务更完备

  2015年12月28日,在天山区天福花园社区,居民黄爱梅感觉到近来社区工作人员笑容更多了,服务态度更好了。

  黄爱梅感受到的变化,是近年来天山区加强基层基础工作的结果,更是天山区组织部一个月前制定并在辖区所有社区实施的《关于进一步加强社区工作人员业绩考核工作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的结果。

  《意见》将社区干部发挥作用情况、社区“四化”建设、出租房屋和流动人口服务管理等维护稳定、服务群众等重点工作均纳入业绩考核。

  近年来,我市各区县按照社区有管理考核制度的要求,纷纷出台针对社区在编人员、公益性岗位及志愿者的各类工作标准考核办法,让社区各项工作有据可依,提高了社区工作效率,让广大市民受益。

  在完善各类考核制度的同时,市委市政府还加强了文化活动中心、老年活动中心、儿童活动中心等文化娱乐活动场所的建设力度,让居民真正把社区当成“”。

  29日一大早,在天山区建工大院社区,67岁的居民王刚一早就来到社区日间照料中心,在按摩椅上按摩后,他又跟其他居民下象棋。

  两个月前,在市民政局的帮助下,社区963平米的日间照料中心建成,有生活服务室、按摩室、保健康复室、乒乓球室、舞蹈排练室、图书室、谈心室、多功能媒体播放室,还配备了床铺、康复器材、送餐车等生活设施。

  王刚说,自从照料中心建成后,他就把这里当成了自己的第二个家。

  近年来,全市所有社区都为居民开辟了活动场所,九成以上社区建设了功能齐全的老年活动室、儿童活动中心及居民文艺活动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