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冬:总有一种力量让人泪流满面
图为记者李杨(左二)与报道十三冬的同事们在新疆冰上运动中心合影。(照片由本人提供)
没有参与十三冬报道之前,我从没有想过,几乎是个体育“白痴”的我,会对体育产生这样浓厚的兴趣。我也从未如此亲身感受过,体育人对于体育竟有如此厚重的情怀。它是那样朴实、那样真挚。那种发自内心的热爱能让你确信,体育确有其独特的魅力,能让人无怨无悔倾其一生。
在十三冬报道中,我负责的项目主要是冰球。这是一项挑战力量与勇气的运动,队员在场上的拼杀十分残酷,甚至有冰上的“暴力美学”之称。在赛场上,我见到了58岁被称为“冰球大妈”的香港女子冰球队队员钱佩诗,见到了身兼教练员、运动员的“双面娇娃”孙锐,她们对于冰球的理解几乎如出一辙:因为热爱,所以坚持。然而,最令我动容的,是与新疆男子冰球队老队员的交流。
1月26日下午,我接到通知,由自治区党委宣传部、新疆日报社、自治区体育局等联合举办的“穿越冰雪相约冰球”——新疆冰球新老队员十三冬冰上交流活动将在次日举行。我的任务是采访曾经的新疆冰球队队员。
1958年10月,新疆冰球队成立,此后这支队伍历经三起三落,最终于1980年被撤销。26日晚上,当我拨通老队员汪军、李惠民、白云石等人的电话时,他们在电话中都兴奋地称赞现代化场馆设施,对新疆举办十三冬流露出无比自豪之情,言语中透出的对新疆冰球事业的无限憧憬更让人相信,新疆冰球发展前景可期。“那时我们身背几十公斤的护具装备等,坐火车站三四天去哈尔滨等地训练,虽然成绩不大理想,但总想拼出新疆儿子娃娃的精气神!”这是老队员们内心的真实写照,这种对事业的热爱、这种真挚的家国情怀总是一次次打动着我。
更令我感动的一幕,是在次日的活动现场。按照活动安排,有三位老冰球队员在冰场亮相并与新队员交流。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冰场上忽然出现另一位身影。这位老人颤颤巍巍走向冰场,激动得说不出话来。原来,他是1973年入队的队员田永军。61岁的他身患脑梗,住在大湾,却坚持要儿子搀着他,每天打车去新疆冰上运动中心看冰球比赛。
活动结束后,当我问起这位老队员对于十三冬的感受时,老人颤抖着说:“我们新疆也能举办冬运会了,这是我们体育人梦寐以求的事,我激动啊!”说着,他竟放声大哭起来。他的儿子从远处跑来,有些错愕。14岁的他又如何能理解父亲对于冰球的这份发自肺腑的爱。回忆起往事,老人又数度哽咽,听到一些动人的片段,我也忍不住落泪。
采访结束了,老人坐在那里望着光洁如镜的冰场久久不愿离去,好像一尊雕像。
总有一群人,怀着对体育的一腔热忱,默默坚守着、奉献着。体育于他们而言,已成为一种信仰。正是有了这份坚守和付出,新疆的体育事业才能不断前进,结出硕果。而作为一名记者,能够感受着他们的感受,汲取着他们的力量,又何尝不是一种幸福的人生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