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公报解读:粮食产量实现“十一连增”
“新常态 新成就”系列专题之八
2014 公报解读:粮食产量实现“十一连增”
——解读《 2014 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手中有粮,心中不慌。《201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2014年我国粮食再获丰收,实现“十一连增”。全年粮食产量60710万吨,比上年增加516万吨,增产0.9%。粮食连年丰收,确保了中国人把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上,不仅对新常态下中国经济的平稳运行发挥着“定盘星”的作用,也为世界粮食安全贡献了中国力量。
2014年,全国粮食产量增加516万吨,增产0.9%。其中,夏粮产量13660万吨,增产3.6%;早稻产量3401万吨,下降0.4%;秋粮产量43649万吨,增长0.1%。全年谷物产量55727万吨,比上年增长0.8%。其中,稻谷产量20643万吨,增产1.4%;小麦产量12617万吨,增产3.5%;玉米产量21567万吨,减少1.3%。这是自2013年我国粮食产量首次突破1.2万亿斤的“高点”之后,再次取得历史性突破。
与往年相比,2014年的粮食增产更加来之不易。一是自然灾害影响秋粮生产;二是粮食生产成本不断上升;三是粮食生产基数高,尤其是在“十连增”的基础上高点爬坡,实属不易。
尽管气候条件相对较好,灾情轻于2013年,但2014年1-9月,全国农作物受灾面积仍高达24899千公顷,绝收面积2854千公顷。局部地区灾情较重,尤其是北方地区遭受“卡脖旱”,秋粮生产因此受到一定影响。
2014年粮食丰产,得益于科技支撑有力、田管措施到位、防灾减灾及时有效,更关键的是中央审时度势提出了新时期国家粮食安全战略,政策稳定、措施到位。去年以来,中央继续出台了一系列强农惠农政策,及早预拨农业“四补贴”,及早发布小麦、稻谷最低收购价,继续实施产粮大县奖励政策,积极推进农业生产经营方式转变,注重培育新型农业生产主体等政策措施,进一步调动了多方面粮食生产积极性。公报显示,2014年,全国粮食总播种面积11274万公顷(16.91亿亩),比上年增加78万公顷(1174万亩)。
各地则继续推广应用优良品种,促进了粮食单产水平的提高。实施“农业防灾减灾稳产增产关键技术补助政策”,加大相关补助力度,积极推动实际效果显著的关键技术补助常态化。与此同时,针对粮食生产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时采取小麦“一喷三防”、水稻集中育秧、病虫防控等措施,加强田间管理。2014年,全国粮食作物平均单产5385公斤/公顷(359公斤/亩),比上年增产8公斤/公顷(0.56公斤/亩)。
在粮食连续多年增产的同时,根据居民消费快速升级的发展趋势,近年来我国不断加大种植业与养殖业的品种品质结构调整与优化,积极推进饲用粮生产,拓展优质牧草发展空间,加快发展循环农业。通过调整优化农业结构,努力“确保谷物基本自给,口粮自给能力达到100%”、“稳定粮食产量和粮食产能,实现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的底线和目标。
丰产稳定物价,凸显“定盘星”作用
粮价是百价之基。粮价稳则百价稳,粮价稳则百姓安。2014年,我国GDP比上年增长7.4%,物价则保持在2.0%的低水平,实现了经济运行“较高增长、较低通胀”的较理想态势。这其中,粮食增产功不可没。受益于粮食丰产预期,2014年我国粮食价格保持基本稳定,全年涨幅为3.1%,对稳定物价发挥了重要作用。
粮食连续11年增产,极大地增强了我国粮食市场抵御国内外风险的能力。不仅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国内粮食紧平衡的局面,也确保了国内粮食价格没有受到来自国际市场的压力,平抑了物价。
中国粮食丰产,为世界粮食安全贡献了中国力量,在世界范围内具有更为积极而广泛的意义。目前全球粮食年贸易量仅为5000亿斤-6000亿斤,不及中国年粮食消费量的一半;全球大米贸易量仅相当于中国大米消费量的1/4。如果中国因为粮食生产不足,需要长期从国际市场大量采购粮食,很可能引起国际市场粮价大幅度上涨。而且,粮食是不同于其他产品的战略物资,粮食贸易甚至可能引发国际冲突。中国用不到世界10%的耕地,生产了世界25%的粮食,养活了世界20%的人口,向世界展示了一个负责任大国的形象。
用新粮食安全观将饭碗端牢
作为13亿多人口的大国,解决好吃饭问题始终是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在粮食总产量突破6亿吨、实现“十一连增”的大好形势下,我们要清醒地认识到,越是粮食连年丰收,越是需要绷紧粮食安全这根弦。“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上。我们的饭碗应该主要装中国粮。”
目前,我国粮食供需还存在一定缺口,产需自给率大体在97%左右,虽在95%的基本自给线以上,但总体上仍是产不足需。分品种看,玉米产需基本平衡,小麦、水稻供求偏紧,大豆存在较大缺口,粮食生产结构不平衡的矛盾依然突出。
同时,我国粮食消费结构正在发生新的变化。饲料用粮和工业用粮快速增长,成为影响我国粮食消费的决定性因素。未来,饲料用粮和工业用粮年均增加量,远高于口粮和种子用粮年均减少量。而且,随着我国人均GDP进入6000-10000美元区间,食物消费结构也在加快升级,口粮消费越来越少,对肉蛋奶等产品的需求越来越多,更好地满足我国食物消费结构升级的需要,需要树立新的粮食安全观。
刚刚发布的2015年中央一号文件中提出,要“加快发展草牧业”“促进粮食、经济作物、饲草料三元种植结构协调发展”,将饭碗端得越来越牢固。
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最根本的还是要在坚守耕地红线的同时,坚持用更给力的政策支撑、更完善的科技集成推广、更长效的保障机制、更有生命力的经营体系创新,进一步挖掘科技增产的潜力,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牢牢构筑起我国粮食安全稳定发展的基石。(记者 鄢来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