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师发挥优势推进兵地融合:幸福路上有你也有我
“在工地工作,我每天可以赚到350元钱,还学到了专业的施工技术,在这里工作感觉很幸福。”亚夏尔江·艾克拜尔竖起大拇指说道。
近年来,十一师党委以“兵”字号工程和资源整合为切入点,发挥自身独特优势,把推进兵地融合发展作为战略性举措,在经济、人才、技术、文化等方面加强与地方间的交流与合作,形成了维稳责任共担、民族团结共创的融合发展新局面。
让“戴安全帽善生产、着迷彩服能战斗”的维稳力量扎根天山南北
嘀嘀、嘀嘀……伴随着起床号声,月10日,十一师所属的兵团交通建设公司巴楚道路项目部迎来了新的一天。
“一二一、一二一,立正、稍息……”洪亮的训练口号声,打破了项目部的宁静。“项目部成立了30人的民兵应急分队,每天利用下班后的1小时时间开展军事训练。民兵应急分队采取准军事化管理,在日常工作、生活、学习中均以军人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兵团交通建设公司巴楚道路项目部民兵应急分队队长丁兆芹说。
维吾尔族劳务工艾来提·居来提激动地说:“从小我就想当兵,可没有机会,在兵团企业工作,圆了我当兵的梦,现在我还是民兵应急分队一班的班长。”
“你看,这幅画是我画的。怎么样,还不错吧!”维吾尔族劳务工艾尼·佐罗拍着胸脯自豪地说。
艾尼·佐罗告诉记者,项目部的民族团结文化长廊长110米,作品均由工地上的6名少数民族劳务工绘制。如今,直观形象的民族团结文化长廊成为项目部一道独特靓丽的风景线。
“项目部组建民兵应急分队,太新鲜了。看到他们为我们值班巡逻,心里有一种感动,觉得特别安全!”7月日,阿拉山口市市民张强说。
“民兵应急分队在阿拉山口市人民武装部的统一指挥下,不定期开展路线不固定、点位不重复、时间无规律的巡逻。尤其在节假日期间,积极参与辖区市场、街道、学校等重点部位的巡逻,在辖区设点盘查,并协同地方军警到口岸保税区、国门进行车巡。”十一师所属的昆仑工程公司阿拉山口市文化、体育、便民服务中心项目部民兵应急分队队长徐正宏说。
十一师所属的兵团六建金晟公司采用嵌入式发展模式,将项目部打造成反恐维稳的前沿阵地和坚强堡垒。项目部主动与塔里木大学保卫部签订了联防协议,建立规范化管理、警民联防联动和情报会商3项机制,发挥民兵组织联勤处突作用,实现维稳责任共担。
截至目前,十一师在疆内的130多个重点工程项目部实施“兵”字号工程,编组民兵近万人。如今,这些“戴安全帽善生产、着迷彩服能战斗”的力量深深扎根在天山南北,成为“战斗一线的堡垒、维护稳定的利器、促进民族团结的桥梁、传播兵团精神的载体、展现兵团形象的窗口”。
“我们是一家人,家里有困难就找项目部”
“以前我都是去喀什市去打工,现在在家门口就有活干,有钱赚,兵团企业给我们创造了这么好的工作条件,亚克西!”7月6日,在十一师所属的北新路桥公司新疆事业部奥布项目部工作的维吾尔族劳务工艾克热木·艾买尔用不太熟练的汉语说。
艾克热木·艾买尔高兴地告诉记者,他在项目部当驾驶员,负责运送材料,每个月能赚3500元钱,妻子在项目部当门卫,每个月能赚2500元钱。项目部还专门腾出了一间办公室,作为他们的新家。
“项目部大多地处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劳动力缺乏,为使项目顺利实施,我们招聘当地少数民族劳务工充实到项目建设队伍中,实现了‘工程提进度、人员强素质、群众能增收’的多赢局面。”北新路桥公司新疆事业部奥布项目部党支部书记陈小瑜说。
据介绍,截至目前,该项目部引入的31名柯尔克孜族劳务工从当初只会搬石头抹砂浆的“小工”,经过岗前培训、技术指导,已逐渐成为掌握熟练技术的电焊工、钢筋工、铲车操作手。12名维吾尔族劳务工经过培训,还担负起了项目重点工程——水电站一号桥特大桥T梁预应力混凝土压浆的高技术工作。
围绕“民族团结促和谐”理念,近年来,十一师党委还陆续开展了“就业我助、困难我帮、技术我传”等民族团结共创活动,在疆内承揽的1200多个工程项目上大力引入、培育少数民族施工队,吸纳少数民族劳务工上万人次。
白天忙碌在烈日炎炎下的施工现场,夜晚借着灯光走进驻地居民家走“亲戚”、串“门子”帮助“亲戚”们打扫卫生,修葺门窗,解决实际困难,这是十一师广大施工人员的真实写照。
由十一师所属企业北新土木公司承建的图木舒克新建铁路S4标段工程项目,项目部工作人员一进入驻地,就积极主动到当地相关单位了解驻地居民的生活状况,重点询问困难群众的基本情况。经过走访,他们与图木舒克市永安坝辖区的阿米娜汗结成帮扶对子。
阿米娜汗的老伴很早就去世了,儿子体弱多病,家里基本一直靠她独自抚养两个孙女,生活依靠每月的低保救济,家庭生活非常困难。项目部工作人员在走访时得知这一情况后,当即把慰问品和慰问金交到老人手里,并反复嘱托道:“我们是一家人,家里有困难就找项目部。”
阿米娜汗激动地说:“感谢兵团人,兵团人亚克西。”
截至目前,十一师通过兵地融合与南疆企业合资注册公司18家,注册资本金达4.5亿元,经营规模10亿元,使用当地劳动力近400人,经营行业涉及房地产开发、物业管理、建筑咨询等多个领域。
依托工程项目,十一师各项目部与施工所在地相关单位结成援助对子1231对,54个基层党组织与地方建立兵地基层党建联席会议制度,开展党员干部与地方各族群众结对子、交朋友、认亲戚,结成帮扶对子1900余对。
“民族团结你我共创,社会和谐你我共建,美好生活你我共享”
“很高兴能成为兵团一建党组织的一员,这是我的党费……”7月10日,家住十一师所属企业兵团一建社区西山片区家属院的马木提·阿西木高兴地说。
马木提·阿西木退休前在乌鲁木齐耐火材料厂工作,党组织关系在乌鲁木齐市西山街道。经过马木提·阿西木的申请,近日,他的党组织关系转入兵团一建社区西山片区党支部。
马木提·阿西木拉着兵团一建社区工作人员的手说:“感谢你们对我的信任,我一定发挥优势,多做一些有利于民族团结的事情。”
近年来,十一师所属社区积极与地方街道、社区联办开展文化、健身运动等活动,已连续七年举办职工群众广场文化艺术节。同时,该师开展“民族团结你我共创,社会和谐你我共建,美好生活你我共享”等兵地共建联谊活动,使兵地群众思想相通、感情相容、文化共享。
“张勤医生是我最信赖、最喜爱的健康卫士,每当看到她亲切的笑容,我心情都会非常舒畅。”十一师达丰社区居民曼尼苏尔说。
张勤是十一师卡子湾医院达丰社区卫生服务站的医生。达丰社区居住着维吾尔族居民73人、回族居民50人、塔吉克族居民3人。社区里有很多行动不便的老人,张勤会经常上门为他们诊治。
曼尼苏尔说:“我因为患病导致行动困难,张勤医生每周都会来家里询问病情、测量血压,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她就像我的女儿一样。”
“这是我送给你的礼物,希望我们永远都是好朋友。”5月12日,十一师所属第三中学的学生娜菲莎把课外书送给了班里结对子的好朋友李兰。
在第三中学,像娜菲莎和李兰一样,结成“民族团结好伙伴”的共有对。一起上课学习、一起游戏作业、一起参加课外活动……这两个孩子,他们身后是两个普通家庭。从两个孩子的友谊到两个家庭的互动,大家感受的是民族团结的情谊。
据介绍,目前,十一师6所学校把民族政策纳入学习计划,采取专题辅导、座谈交流等方式,坚持在教职员工中开展民族政策教育;利用黑板报、民族知识竞赛、讲座等,向广大师生宣传各民族和睦相处、团结互助的典型事例。
目前,十一师33个居民小区和地方及少数民族群众有不同程度的混居。各单位从解决住房、就业、教育、医疗等民生问题做起,精心建设一批民族团结进步示范点和示范社区。幸福路上有你也有我,一幅幅多民族共同和谐相处的美丽画卷呈现眼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