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尼勒克县农机化培训工作现状及发展

23.11.2015  11:27

农机培训是整个农机管理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农机管理的基础工作。农业机械化的发展离不开农机队伍的扩大、知识水平和专业素质的提高。搞好农机培训,对于管好用好农业机械,促进农机化事业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尼勒克先农机推广站他通过开展《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农业机械化促进法》、《拖拉机培训管理办法》、《农业机械安全监督管理条例》等一系列有关农机科技培训的法律、法规的宣传,把农机培训纳入法治轨道发展,培养和造就了一支结构合理、技术过硬、精干高效、充满活力的现代农机队伍,为农机化发展和新农村建设提供人才支撑。
      一、全县农机化培训方面现状
尼勒克县位于中国新疆西北部,在中天山西段,处伊犁河上游,总面积10375平方公里,人口18.69万人。截止到2013年底,有农机化教育培训机构1个(尼勒克县农机校),教师4人;培训课堂2间(农机局四一、四楼教师,能同时容纳200人左右的座位,有较为先进的一整套信息电子设备);三台教练车;有近1000m2硬化农机培训场地。较为良好的培训条件和大量乡村农机队伍,使全县开展农机培训成为现实。
      二、当前农机培训工作存在的问题
      1、农民思想观点待改变,安全生产意识待提高,认为农机培训费时误事,不愿接受培训学习;农民购置农机、农机具不经过正规培训,仅靠经验和供货商的粗略指导,参照产品说明书就上机操作,上路行驶、加工生产,给安全生产带来极大隐患;2、培训形式单一:召集农民集中课堂培训,口述讲解居多;3、培训对象狭窄,仅限于农机驾驶、操作、维修人员;4、培训内容不丰富、不全面,跟不上现代化农业的新发展。
      三、全县农机化培训工作的建议
      1、培训形式应多样化;努力扩大培训面结合“科技下乡”、“包村联户”等活动,采取定点课堂、流动课堂、田间课堂相结合;“请上来”与“沉下去”相结合;书本授课与视频教学相结合;理论与现场操作相结合;法律法规与专业知识相结合等方式展开培训。结合农机其他业务工作,充分发挥“内部工作联动”机制。一是实行“基层管理+示范推广+培训服务”模式,利用基层管理人员推广新机具、新技术演示会、观摩会、现场会、专题会等展开培训;二是实行“购机补贴+培训服务”模式,以农机购置补贴为抓手,以农民带机审核为契机,通过现场讲解、解答、直接指导机手操作,散发政策、技术相关资料展开培训;三是实行“农机监理+培训服务”模式,以农机监理为依据,以农民带机入户、年检之便机,通过现场讲解法律、法规,指导操作要领,散发安全生产宣传材料、签订《安全生产责任书》等展开培训。
      2、培训对象应主体化;适应现代农业发展需要全县农村劳动力大量外出和大量先进适用的农业机械化生产模式的改变,加快了土地流转率,促生了许多有强烈接受农机培训的愿望和要求的农机大户、专业合作社等新型农业主体。农机培训工作应因势利导展开培训,既是农机部门扶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一项惠民措施,又是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种田能手、农机作业能手、科技带头人、农业营销人才的现实需要,同时也是充分发挥其“社会化服务”功能,适应现代农业发展需要。
      3、培训计划应分类化;为实施粮食作物生产关键环节突破和增加培训实用效果,采取分机型、分农业技术集成应用办班模式,打破过去村队、乡镇集中办班模式,合理安排教学内容、突出教学重点、讲深讲透,既能激发学员听课热情,保证课堂纪律,又能增加教学效果;使分机型所学学员能熟练掌握自己所驾驶农业机械的性能、原理及使用、维修、保养操作方法;使分农业技术集体应用所学学员能掌握各技术要领,真正地应用于农业生产,使新机具、新技术示范推广与农机培训浑然一体,相辅相成。
      4、培训内容应丰富化;满足现代农民发展需要随着全县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各种新机具、新技术不断涌现,给农机培训工作带来新机遇、新挑战。农机培训应不断丰富培训内容,不仅涉及机具性能、操作性能、生产技术模式,还涉及好的生产经验、做法、配方、信息、发展思路等,似春风细雨般拓展了农民视野,增长农民知识,提升农民能力,激发农民生产热情,增强农民发展后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