狄力木拉提·泰来提:双语伴随我成长
我出生在伊犁,我有很多各民族的朋友。我上小学时,学校里的汉族小孩都会说维吾尔语,维吾尔族小孩也会说汉语。大家相处得非常融洽,我们一起玩耍,一起学习,一起在维吾尔语和汉语两种语言中穿梭、成长。
走上文学翻译之路我从小上的是汉语学校,大学毕业后分配到哈密市的一所学校当老师。我是那所学校里唯一的一名维吾尔族老师,我的同事都是汉族,我和他们的关系非常好。我用汉语教课,除了音乐课,我什么课都教。当老师总会有些闲暇时光,我不想浪费这些时间,就尝试着翻译一本维吾尔族诗人的诗歌集。那是我人生中第一次把维吾尔文翻译成汉文,感觉特别好。那些年,我一边将一些维吾尔族作家的优秀文学作品翻译成汉文,一边自己用汉文创作诗歌。我翻译的文学作品和创作的诗歌很快在疆内的一些文学期刊上发表,一段时间后,很多人都知道了我的名字。2004年,我突然接到了到鲁迅文学院去学习的通知。这对我来说,真是一个天大的喜讯。我到鲁迅文学院参加的是全国少数民族中青年翻译班,这个班有来自全国22个民族的学员。那4个月中,我和大家相处得非常好,我从每位老师和同学身上学到了很多东西。也是在那4个月中,我更加清醒地认识到了文学翻译对我国各民族文学发展所起到的重要作用。从鲁院回来后,我的工作也有了变动,我被哈密市教育局调到一所学校当副校长。不久,我又接到了自治区文联的调令。这一切都缘于我的翻译能力。
从1997年开始业余从事文学翻译至今,我已经翻译了包括长篇小说在内的各类文学作品28部。我擅长诗歌翻译,不仅翻译了大量优秀的维吾尔文诗歌,还翻译了乌孜别克族、柯尔克孜族、塔吉克族等民族的民歌和诗歌。
时间会给一个乐于付出的人最好的奖赏,命运从不会辜负一个执著而认真的人。不懈的努力之后,我获得了沉甸甸的收获。2005年,我荣获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骏马奖”翻译奖;2006年荣获“天山文艺奖”和“汗腾格里”文学奖;2007年荣获“汗腾格里”文学翻译奖。2009年,由我翻译的儿童系列长篇小说《楼兰古国之奇幻之旅》荣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
在翻译过程中,我对自己的民族有了更深的了解。在翻译著名画家哈孜·艾买提的《不朽的生命画卷》一书时,我常常处于一种感动之中。这本书是哈孜·艾买提的个人自传,我从他童年的人生经历中看到,在那个黑暗的年代,维吾尔族人所走过的一段艰难历程。从哈孜·艾买提当年吃不饱,穿不暖,给巴依当长工,到被党组织送到乌鲁木齐上学,并把自己的绘画爱好发挥到极致,最终成为一名德高望重的著名画家……书中所描写的这个过程,是我们世代都不该忘记的。
今年初,由我复译的《福乐智慧》由中国民族出版社出版,这是我人生中一次最重要的翻译工作,也是我人生中难忘的一段经历。
文学翻译队伍逐渐壮大2006年,我被调到自治区文联,先在新疆民间文艺家协会从事了一段时间的翻译工作。2007年,新疆作家协会成立文学翻译家分会,我又开始在这个分会从事相关工作。
当时,新疆的文学翻译队伍正处在一个断层,老一代翻译家有的去世,有的年事已高,无法再从事文学翻译工作,而新的一代还没有成长起来。新疆的各族作家大多用母语创作,如果没有一支文学翻译队伍,对各民族文学的译介是不可能实现的。
不久,我就在全疆各地走了一圈,主要是从民间发现各民族的文学翻译人才。应该说,这一路的收获特别大,一些散落在民间的文学翻译人才被我们发现了。
2008年4月,我们举办了新疆首届文学翻译培训班,主要培训学员将少数民族文学作品翻译成汉文的能力。那之后,我们连续3年每年都要举办一期这样的培训班,固定了一批文学翻译队伍,发现了一些人才。这几年下来,我们已经拥有了一支各个民族加起来近30人的文学翻译队伍。
随着新疆民族文学原创和民汉互译作品工程的推进,我们这支文学翻译队伍日渐活跃,新疆的文学翻译事业也蒸蒸日上。这些年,除了自治区党委对我们工作的大力支持外,还有来自全国的支持也是让我们这支队伍越来越完善的重要因素。
2008年年底,鲁迅文学院要举办一期中国少数民族翻译班。我们争取了20个名额,让那些来自基层的业余翻译人员前往鲁迅文学院学习,学习归来后,大家的翻译水平都有了很大的提高。
2011年下半年,中国作协决定给新疆学员专门办一期文学翻译班。那一次,由我带队,全疆7个民族的44名学员去鲁迅文学院进行了几个月的学习。那次,我们不仅仅是去学习的,我们每个人身上都担负着一种责任。那阵子,内地人对新疆人有看法,临走时,我对学员们说,我们每个人要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改变内地人对新疆人的看法。
那次我们在鲁迅文学院学习了3个月,这3个月中,大家团结一心,不仅尊敬老师,遵守纪律,还给鲁迅文学院的院长、老师、保洁员、门卫等工作人员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学习结束的告别会上,老师、同学和工作人员与我们依依不舍,大家哭成一片。
我们那一期被称为“鲁16新疆班”,直到现在,我们当时的班主任都会时常给我打来电话,感慨地说:“狄力木拉提,我想你们了。鲁迅文学院自开办以来,鲁16的新疆班让我们最难忘。到现在,我们都对新疆来的学员有一种特殊的情感。”
从我第一次上鲁院到现在已经10年了,10年中,我和全国各民族的作家朋友都有联系,我真心把他们当朋友,他们也真心把我当朋友。
从一名普通教师到一名文学翻译,从一个普通人成长为新疆作家协会副秘书长、新疆作家协会文学翻译家分会常务副主席,这一路,我一直心怀感恩。现在我又开始主管《民族文汇》的编务工作,这本杂志主要是推介少数民族作家的作品,很多作品都需要文学翻译来完成。
回顾这些年我所走过的道路,我的一切都是文学翻译给予的。我一直认为,在新疆,只有各民族的文学一起并肩发展,我们的新疆文学才能真正走向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