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帆退出风波背后有何警示?
新疆日报网讯 重庆力帆的退出风波虽有投资人个体因素,其背后却是中小俱乐部的生存困境的真实写照。如果俱乐部能够通过市场开发、联赛运营维持生计,坚持了15年的尹明善也不会激流勇退。在重启中国足球改革之际,管理者们应该将力帆退出作为一个样本,思考如何加强中小俱乐部的造血功能。
2010年降入中甲后,力帆俱乐部每年的投入维持在3000万左右。2014赛季,力帆花费7000万元冲入中超,而此时的中超门槛在少数豪门金元的刺激下已经抬高到2亿元才能保级的地步。带领球队冲入中超的原力帆主教练王宝山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说,目前在中国投资职业足球的成本越来越高,不仅仅是中超俱乐部,就是中甲俱乐部的运营成本也在飙升,中小俱乐部正面临严重的生存危机。
据《中超联赛商业价值报告》的数据,中超球员的薪资自2011年后连续4年的涨幅都在20%以上,2014年7家球队的球员薪资总额超过1亿元,其中3家俱乐部的薪资超过2亿,球员薪资成为俱乐部最大的开销。
“国内俱乐部成本的提高主要是恒大的巨额投入抬高了国内球员的身价。球员也要养家糊口,我从不反对球员挣钱,但现在完全是自由买卖,球员身价和实力严重不对等,我们应该根据国情来制定转会制度。”王宝山说。
中超联赛2014赛季的上座率达到场均18571人,上座率名列亚洲第1,世界第10。尽管拥有如此火爆的球市,但多数俱乐部仍然严重亏损。“现在的主要问题是电视转播不赚钱”王宝山说,“我当年在云南红塔执教的时候,找昆明电视台转播,对方给予一定的费用。但赞助商要求要上星,找省级卫视合作,对方不但不给钱还要收钱。英超等5大联赛,电视转播占到俱乐部收入的50%以上,中超的电视转播分红很少,中甲完全没有电视转播。”据《中超联赛商业价值报告》的统计,2014中超赛事版权的收入仅由去年的3600万元涨至今年的3866万元。
王宝山认为,目前的俱乐部的投资是不可持续的,只有投入没有产出,光靠一腔热情谁愿意干?许多投资人一开始都说要打造百年老店,力帆坚持了15年已经算是比较久了,这一轮地产足球引发了很多反思,经济形势一旦下滑,企业马上就会将足球作为负资产马上剥离。
除了联赛运行体制的问题外,本身的商业开发不足也是导致俱乐部生存困境的主因。原力帆俱乐部一位人士认为,俱乐部在整体商业开发上缺乏远见和魄力,某种意义上成为了今天艰难的一个客观因素。
除此之外,球迷的忠诚度也日益下降,尽管2014赛季力帆推出了感恩回报的主题。
“球队离我们太远了!”重庆永川区球迷协会会长田静认为,职业俱乐部必须将球迷作为最宝贵的财富,让俱乐部走进学校、社区,推广自己的球星,从而进行商业开发,“但包括力帆在内的很多国内俱乐部就知道打比赛,跟当地没有融合,只能说俱乐部的管理能力和职业足球经理人欠缺。”
足球要发展首先要有一个健康的职业联赛体系,中小俱乐部之困不解决还会有更多的力帆出现。在中国足球迎来发展春天之时,力帆的“非典型死亡”应引起反思,相关部门应该加强顶层设计,加快体育产业发展、国内联赛改革。足球应是成为地域文化和社会生活的一部分,而非企业的私产和利益博弈的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