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力克孜·伊明:把一生交给党的宣讲事业

01.12.2014  11:52

她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深入浅出的道理、生动鲜活的事例,向群众宣传党的政策、法律法规,揭批“三股势力”的反动本质和丑恶面目,如春风化雨般让倾听宣讲者深刻理解“民族团结是各族人民的生命线”。

她就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妇联宣传部副部长(现在喀什市挂职,任副市长)比力克孜·伊明。20年间,她走遍新疆的县乡,每年用近三分之二的时间在基层宣讲,听众累计达100多万人次。她通过认真分析新疆不同地区风俗民情和思维模式,不断努力摸索,形成了一套群众通俗易懂、喜闻乐见的宣讲风格。

春风细雨润心田

11月中旬,在新疆喀什市色满乡的大礼堂,记者见到喀什市副市长比力克孜·伊明。近千平方米的礼堂内坐满了来自各村的年轻人,比力克孜手持话筒在人群中一边踱步一边宣讲,不时地停下脚步亲切地和身边听众做互动。这是一次有关民族团结和“去宗教极端化”的宣讲,她用一个个生动的事例将道理娓娓道来,风趣快乐的语言感染着每一个听众。从听众真挚的目光和专注的神情可以看出,她的宣讲抓住了大家的心。

我可能就是为宣讲而生的人。”比力克孜对记者说。

1989年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校毕业后,比力克孜被分配到自治区妇联下属的新疆妇女干部学校工作,成为一名教师,课堂就是她最初的宣讲台。当时她的汉语并不是太好,学校专门安排了一名汉族教师给她教汉语,还多次给她到内地学习培训的机会,使她在业务上逐步成长成熟。

第一次宣讲,她被选派到偏远的皮山县库西塔克乡开展法律知识讲座。她坐着中巴车历时5天才抵达目的地,当看到乡村百姓对知识充满渴望的眼神时,她被深深感动了。在12月滴水成冰的天气里,没有暖气的乡政府礼堂里挤满了来听宣讲的乡村妇女。一讲几个小时,没有一个人退场。宣讲结束后许多妇女仍不愿离开,拉着比力克孜的手问这问那。从此,比力克孜在心里默默立下了一个志愿,努力做一个传播党的声音和法律知识的使者,让宣讲春风化雨滋润百姓的心田。

2008年,根据组织安排,比力克孜开始专门从事抵制宗教极端思想渗透、维护民族团结宣讲工作。她深入研究党的宗教政策和有关法律法规,不断充实自己的理论水平,把宣讲内容和群众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在反分裂的宣讲战线,面对尖锐敏感的话题,她总能够保持坚定的立场和高度的政治敏锐性,旗帜鲜明亮明自己的态度,通过通俗易懂的百姓语言,向广大群众宣讲如何与民族分裂主义和非法宗教划清界线和作斗争。

一次在喀什师范学院作完“男女平等基本国策、维护妇女合法权益”的宣讲后,她收到名叫帕丽旦的女孩发来的短信:“听到您的演讲后,我思想霎时有了很大的改变。一出门看到外面的所有东西比平时更美丽、温暖。我在想,之前我遇到一些让我伤心郁闷的事情,原来是不必难过的小事一桩,我比很多人还幸福。再次感谢您。

说群众能听懂、爱听的话

比力克孜宣讲内容非常丰富,如:如何正确辨别合法宗教活动与非法宗教活动的区别、维吾尔族传统服饰是什么、我们怎样穿着才更美、如何认清暴恐分子的本质、如何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什么是妇女权益保护、如何看待“婚姻与家庭”等等。

比力克孜说:“我面对的宣讲对象是多样的,有青年也有长者,有男有女;他们生活的环境各有不同,文化水平参差不齐,在基层很多人根本不识字,甚至有些人一辈子都没有出过县城。只有谨慎开始、注重细微之处,才能牵动群众的情感,让听众的思维跟着宣讲员前进,才能让基层的群众听明白你在讲什么,才能达到良好的效果,我的宣讲才有意义。

无论是数千人的大讲座,还是在村里与十几个人面对面宣讲,她的宣讲过程中总会出现长久的掌声和百姓听懂后露出的笑容。宣讲结束后,比力克孜会利用休息间隙与百姓亲切攀谈,倾听心声,了解需求。

一次在喀什市多来特巴格乡科瑞克贝希村宣讲时,她看到群众顶着烈日坐在地上,而讲台上有遮阳棚、摆着矿泉水,便拿着话筒走到群众中,拉着老乡沾满泥土的手说:“今天的太阳好大呀,暖暖的阳光照在身上真舒服,我也要像大家一样补补钙呢!”她这一举动,令乡亲们备感亲切。

随后,她拿出精心准备的小礼物,以互动提问的方式开始讲起。起初,乡亲们不好意思当着众人面回答问题,个别人在座位上小声地说出自己的答案。这时,她仔细寻找声源,无论答案对与错,都会让工作人员给出声的人送去一份小礼物。随后,现场气氛就越来越活跃。

一位村干部说:“听比力克孜的宣讲,平时爱抽烟的不抽烟了,老上厕所的也不上厕所了,想溜回家干活、玩的也都不走了。为什么?她讲得生动,是大家关心的内容,所以大家被吸引住了。

要到基层民众当中去,用朴素的、他们能听懂爱听的语言和他们交流,才能有好的宣传效果。”比力克孜说。(朱明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