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11月贸易顺差超2万亿:出口趋稳 进口不振

09.12.2014  18:46
 

  昨日(12月8日),海关总署公布了前11月外贸数据。今年前11个月,我国进出口总值23.95万亿元,同比增长2.2%。其中,出口13万亿元,同比增长4.4%;进口10.95万亿元,同比下降0.4%;贸易顺差2.05万亿元,扩大40.4%。

  从2010年到今年的月度出口增长率来看,单月增速波动较大,其中最高为2010年5月的48.44%,最低为2014年3月的-6.6%。但从今年3月起,中国月度出口增速开始出现探底回升,小幅震荡企稳。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研究部研究员张立群在接受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中国出口竞争力出现了一些趋势性变化。随着研发能力、品牌竞争力、成本管理能力的集聚和人工素质的提高,中国出口竞争新优势从无到有缓慢成长,中国出口竞争力将迎来由弱转稳的拐点。他预计今年和明年的出口增速都能达到7%,并支持实体经济触底回升。

   欧美经济回暖改善外需

  中国出口增速从2010年开始持续下降,张立群认为外需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明显减弱,“这是中国经济增速换档的重要面,因为中国经济发展的外部环境发生了深刻变化。

  但从今年4月开始,中国出口增速开始反弹,从3月的-6.6%回升到4月份的0.9%,此后保持正增长。尤其从7月开始,月度出口额一直到10月份连续4个月保持在2000亿美元以上。10月,中国出口额为2116.6亿美元,同比增长4.7%。

  张立群认为,2014年中国出口增速呈现出前低后高的态势。出口增速的提升,有一些趋势性因素,即世界经济开始进入国际金融危机第二阶段,外部环境尤其是欧美经济的复苏直接拉升了中国出口增速。

  他所谓的“第一阶段”是指国际金融危机后,通过政府力量稳定经济和社会信用的阶段。美国政府对“两房”公司的保护、对足以引起金融系统性震荡的企业的保护,欧元区的救援基金稳定机制稳定了欧元区,防止欧债风险引发欧元区解体。“政府对货币金融体系的保护实现了一个目标:货币金融体系平稳、社会信用保持稳定。”张立群表示,这对欧美实体经济的恢复和发展起到重要作用,在美国尤其明显。

  此外,美国由于有新能源和高科技基础以及市场经济的规范性,对新的市场结构调整适应比较快,制造业恢复比较明显。这直接反映在中国对美出口额的增速上。根据美国商务部的统计,今年前6月中国对美国出口额增长了5.4%,同期美国自日本进口却下降了3.5%。

  据海关统计,今年前11月,中国与欧盟和美国的进出口贸易保持增长,中欧双边贸易总值3.43万亿元,同比增长8.9%;中美双边贸易总值为3.09万亿元,同比增长5.2%。

  出口竞争力由弱转稳

  对于今年一季度的出口下降,张立群认为与去年贸易水分导致同比基数虚高有关。第一季度出口增速的变化,有一类特殊因素,比如去年的出口“一日游”。一些企业为结汇需要,将 “一日游”拿到出口凭单上,商品实际上是在外面打了一个转,没有形成真实贸易。这些活动使得海关统计出现水分。

  去年5月以后,国家外汇管理局通过加强对贸易 “一日游”的管理,贸易“虚数”在去年4月份之后被挤出。“因此,今年一季度出口同比增长就比较低,数据不好看。”张立群表示,随着特殊因素的消失,4月以后出口增速开始提高。

  外部环境的回暖,为中国出口带来了积极和稳定因素。但张立群认为中国外贸另一个趋势性因素是出口竞争力出现了变化。

  “今年中国低成本的出口竞争力在不断消失,这也是出口增速下降的另一个重要原因。”张立群说道。

  在中国外贸低成本出口竞争能力不断下降的同时,来自研发能力、品牌竞争力、成本管理能力的集聚以及职工素质的提高等,形成了新的竞争能力,从无到有并缓慢成长。

  据此,张立群认为,中国外贸出口竞争力正在经历由弱转稳的转变,“原来是低成本出口竞争力单项消失,现在是双向的此消彼长。尽管这个过程比较缓慢,但它可以迎来出口竞争力由弱转稳的拐点。

  此外,中国支持外贸出口的便利化措施,以及支持综合服务业的发展措施,也对提高出口竞争力提供了支持。

  “所以出口增长由弱转稳,今年出口增速将在7%~8%的水平。”张立群预计,2015年将继续保持这一水准,大批外来订单有望支持出口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