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管“千里眼” 决策好助手 ——“数字环保”推动安顺环保工作上台阶
◆本报通讯员罗希 陈湘 刘丽 陈丽 陈玉林
“安顺这边做的,那是真正按照大数据要求做的,做得非常到位,操作性强,可推广,可复制,效果非常好,我一定要让信息中心的人看贵州,看安顺,来学习。中央国务院要求我们下来,就是发现典型,总结经验。我觉得这就是我在贵州发现的很好的一个大数据信息。”2015年10月20日,环境保护部相关领导赴贵州省安顺市调研环保能力建设,在座谈反馈会上对安顺市环境信息化建设工作予以充分肯定,并嘱咐安顺市环保局要综合运用好科技手段,依托贵州省“大数据”平台,不断完善地方环保信息网络架构,着力培育环保产业。
为切实破解新形势下环保工作遇到的难题,安顺市环保局将环境信息化建设作为攻坚克难的重要抓手,争取国家专项资金,筹资1106.8万元投入安顺市环保应急平台(即“数字环保”一期)项目建设。项目于2014年5月开工,同年11月投入试运行,2015年9月通过贵州省环境保护厅验收。
“数字环保”一期项目的建成为安顺市的环境监管装上了“千里眼”,为环境管理决策提供了大量真实可靠的数据,让安顺市的环境管理真正驶入智能化高效便捷的快车道,“大数据”环境管理将成为安顺市环境管理的新纪元。
█ 24小时智能监管
█ 解决“人盯人”被动局面
当环境监察人员想要了解某一企业何时建厂、何时通过环评审批、污染监测点在哪儿,只需利用手中的终端便可一目了然。这就是“数字环保”一期项目为环境监管工作带来的便利,但仅仅是之一。
“数字环保”一期项目以“一个中心,两个平台”为核心。其中,“一个中心”是指环境数据中心。环境数据中心是整个环境信息化建设的基础与支撑,是与上下级环保部门、市政府各部门进行数据交换的平台。
“两个平台”是指环境应急综合管理平台、环境地理信息平台。应急综合管理平台是安顺市环保局处理环保突发应急事件的数据和业务支持及环保信息化系统建设的业务支撑;环境地理信息平台是环保信息化系统建设的核心展示分析平台。
“进入环境地理信息平台,首先呈现的是整个安顺市的平面地图,也可以根据需要切换到三维地图,能够非常直观地掌握安顺市的地形地貌、植被状况等,点击左下角的概况还可以了解安顺市及各县区的基本概况。平台的基础功能选项里,根据我们的工作需求开发了10个环境专题图,涵盖工业企业、危废企业、饮用水源地等分布图。”在安顺市环境信息中心操作人员的演示下,安顺市工业企业、饮用水水源地的分布情况一览无余。
“通过视频监控,我们就能观察到中心城区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夜郎湖的水质状况,还可以通过水质监控系统查询实时传输的水质监测数据以及各个省控站点的手工录入数据。”在工作人员的操作下,视频可以直接连接到夜郎湖,就连在湖面上偶尔飞过的小鸟都清晰可见。
操作人员紧接着点入另一个视频——安顺市机动车排气污染防治信息系统。进入系统即可查阅5个县区、6家检测站实时上传的汽车尾气检测报告,点击“明细”可以看到报告的详细内容,包括受检车辆基本信息、检测设备、检测环境状态、检测方法和检测结果等,通过在线监控视频可看出检测站点工作流程是否规范,是否存在违规操作。
正当记者惊叹于“数字环保”一期项目的强大功能时,工作人员“说出”的一连串数据,更让人为之一振:目前项目已对全市的7个重点污染源、1个市级饮用水水源地、1个生态补偿断面、16个监控点实现视频监控全覆盖;19家国控、省控重点企业均安装了在线监控设施,实时上传数据并接入“重点污染源自动监控平台”,纳入日常监管和考核;完成了2家水质自动站、4个空气自动站点的数据实时传输,6家汽车尾气检测站的视频监控。
据悉,通过平台建设,安顺市实现了对全市重点污染源、环境质量全天候24小时的实时在线监控,彻底解决了原来对企业排污“人盯人”的被动监管局面。“数字环保”平台的监管效率让安顺环保人自豪不已。下一步,安顺市环保局将以“重点污染源自动监控平台”为基础,逐步将全市重点企业纳入安顺市数字环保中心进行统一管理。
█ 数据真实可靠
█ 为决策部署提供依据
在实时监控平台上,如何实现环境应急综合管理?
在安顺市的环境应急综合管理平台中,环境质量监管系统把所有重点污染源分为废气和废水两个板块。进入废气监控平台,可以看到各废气排污企业的实时数据,一旦发现数据异常,中心值守人员即刻通知环境监察部门,监察部门将第一时间赶赴现场依法进行处置。同时,这一系统还可以查询各企业各个时段的排污数据和变化曲线,以及监控视频。
“平台已对安顺市多家重点企业进行了三维建模,通过模型可立体直观的看到企业的内部构造。此功能与环境应急指挥平台相结合,可以清楚的掌握污染源位置,从而制定相应的应急方案。”市环境信息中心的工作人员介绍说。
反应迅速,是“数字环保”的又一优势。今年9月22日,安顺市人民政府组织市直相关单位在宏盛化工开展液氨泄漏重大事故应急联合演习,将这一优势凸显得淋漓尽致。
污染事故一旦发生,应急值守人员接到报警后,在系统中迅速录入事故单位名称及经纬度等基本信息,点击应急启动,系统会在地图上自动定位事故地点,并实时传回监测数据及事故点相关照片。应急指挥调度中心可以结合在线监控数据、监控视频观测的水质情况、应急处置各责任单位反馈相关监测信息、GIS平台的污染扩散分析模型、专家意见等资料进行分析,全面掌控现场情况并做出正确的应急决策。
“这一系统还可以对事故点周边情况进行分析,查看事故点周边党政机关、商场等环境信息,确定事故点周围人员疏散路径,极大提高了应急指挥的精准性。”操作人员补充到,“事故处理完毕后,根据事故处理流程,系统还将形成相关的事故报告”。
所有过程有条不紊,让坐镇指挥的指挥员在第一时间获得正确的信息,发出正确的指令。
█ 消除“数据孤岛”
█ 实现跨部门数据共享
安顺市的环保信息化建设虽然时间不长,却有效推动了政务公开的进程,使网上办公变得高效便捷。“数字环保”平台不仅集成了公文的上传下达、批阅归档等功能,真正实现无纸化办公,还在此基础上将环境相关数据统一整合与管理,实现跨部门数据共享利用,为环保局各业务部门提供统一的信息服务。
安顺市环保局原有多个业务管理系统,分别属于各科室、事业单位管理、维护。“数字环保”一期工程建成后,市环保局整合了重点污染源自动监控平台、环统系统、排污申报征收系统、机动车排气污染防治信息系统、“12369”环保投诉热线等系统,通过“数字环保”平台可实时调取、使用各系统数据,实现了各系统归口管理和系统数据汇聚共享,基本解决了原有的信息化系统相对独立造成的“数据孤岛”等问题,实现了多网合一,数据和资源共享率大幅提高。
国家环境保护部信息中心负责人2015年10月29日到安顺市调研时认为,安顺市充分运用“数字环保”平台,集成了大量业务系统,大大提高了环境监测、监管能力,为环境管理决策提供了大量真实可靠的数据。希望安顺市环保局从业务实际出发,运用云计算、大数据等新信息技术,进一步完善“数字环保”平台及相关系统,深度挖掘,整合资源,形成合力,做到精准环境监测、监察和管理,进一步提升环保的决策、监管、社会服务能力。
“虽然安顺市环保工作在大数据时代取得了一些成效,但是数据规模仍然较小,还未形成大数据优势,环境预测模型、环境应急模型、环境规划等平台预期功能还不能实现。”安顺市环保局负责人坦诚地说,“环境保护信息化建设是一个与时俱进的长期工程,需要不断维护和投入。下一步,环保局将积极争取中央、省、市各级各部门的大力支持,加大投入,不断推进环保信息化建设,提高数字环保平台在环境监测、监察、项目审批等方面的运用实效。”
不断延展“数字环保”平台功能及应用,实现从“数字环保”到“智慧环保”的全新跨越,安顺环保人将持续不断为这一目标奋力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