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诉你所不知道的十三冬数据服务赛场早知道全靠那个“岛” 岛主就是60人的大团队

19.01.2016  17:58
告诉你所不知道的十三冬数据服务赛场早知道全靠那个“岛” 岛主就是60人的大团队 - 体育局
来源: news.ts.cn

    

告诉你所不知道的十三冬数据服务 赛场早知道全靠那个“” 岛主就是60人的大团队

      编者按:

    一月的新疆,冬味正浓,冰雪最盛。在这大好的时节里,第十三届全国冬季运动会在此召开。

    几千年的西域文明,绚烂多彩的多元文化,瑰丽壮观的山川草原,古老而时尚的乌鲁木齐,因而更加绮丽多姿。来吧,十三冬,来吧,四方宾朋。将你的目光投注到新疆,让你的双脚踏上新疆的土地,你将饱览雪国美景,感受运动激情飞扬。更重要的是,新疆的儿娃子丫头子,早已准备好火热的盛情,为你提供全方位服务,把最精彩的赛事结合风土人情,呈现献给你。

    天山网今起开设“嗨来麦斯”活雷锋栏目,讲讲作为东道主,为十三冬承办、服务的普通人的故事。

十三冬信息网络技术部数据处理中心主任张超在技术演练动员大会上发言。

  天山网讯(记者王玮摄影报道)1月18日,十三冬短道速滑青年女子1500米预赛结束。几乎是在同时,在记者手机里,一个叫“体育云”的APP中,参赛选手名次、具体成绩、乃至头盔号等信息就已经显示。

  事实上,十三冬有座看不见的“大岛”,每一个分赛场都是分布在其四周的“小岛”,数据服务工作者们已经为每一个“小岛”都搭建了一条直通“大岛”的“高速公路”。

    “通过网络技术将中央成绩系统、场馆成绩系统以及信息发布系统三者之间,实现全自动的数据级对接,这种‘智能集成’的概念,是第一次运用在冬运会上。”谈起本届冬运会信息网络技术服务的亮点,张超不由自主地语速加快声调加高。

    张超在国家体育总局体育信息中心工作,目前担任十三冬信息网络技术部数据处理中心主任。早在近一年前的时间里,张超和他的近60人团队,就开始着手为十三冬的数据服务建造一条条“高速公路”。

    “本次赛会是冬季项目走出东北三省举办,体育总局和信息中心领导都非常重视,信息中心领导提出了规范冬季运动会信息技术架构和服务体系的工作要求。”张超说,他们在前期规划工作中提出了建立完整技术架构,确保从数据实时发布的一体化服务,实现冬季运动会信息服务的规范化管理的工作目标。

    赛场信息之“

    数据服务——说来简单,就是让所有的受众都能及时、方便地找到他所需要的数据。

    赛前,中央成绩系统从参赛报名系统中获取运动员报名报项数据,并将这些基础信息数据下发给场馆成绩系统;赛时,中央成绩系统实时搜集场馆成绩系统上传的比赛数据,经处理转换后,发送给信息发布系统,然后就是人们所能在赛场外,如电视直播、官方网站以及手机移动端上看到的比赛信息。

    “如果把中央成绩系统看成一个大岛,那么一个个场馆成绩系统就是小岛,我们做的工作就是把每个小岛的情况,在最快的时间里准确地汇总到大岛上,然后进行发布。”张超说。

    这些所谓的“小岛的情况”,事实上包含着各种各样的信息:选手的资料、竞赛日程、每场比赛的出场顺序、比赛的实时成绩、赛后的名次公告……

    在这个体验为王的时代,竞赛信息系统在为体育比赛过程中提供各项各类运动信息和成绩的复杂、精确、快速的现场服务的同时,为现场运动员、教练员、竞赛官员、工作人员、现场观众以及新闻媒体乃至社会公众提供了更多、更细、更加方便快捷的信息服务,支持了现场竞赛管理与运动会组织高效率运转。

    第一次引入“智能集成”概念

    “大岛和小岛的相连,都是通过‘协议’,这些‘协议’就是高速公路,而实时产生的竞赛数据就是在高速公路上行使的一辆辆汽车。”张超介绍,作为国内最先进的团队,这种数据服务已经达到国际大型综合运动会赛事信息系统级别的要求。

    大岛联通小岛——这便是首次在冬运会上采用的“智能集成”的概念。

    这样做最大的好处是,所有的信息即时、准确,充分利用移动互联网技术服务体育赛事,这也是“互联网+体育”的概念。而在以往,这种级别的数据服务只在全运会等大型综合运动会赛事上采用。

    张超介绍,根据在调试中的测试,实时推送的最快速度达到2秒之内,而正常速度也不过在10秒左右。张超介绍,作为国内最先进的团队,这种数据服务已经“达到奥运会级别的要求”。

    “之前的冬运会上也有大、小岛,但是大岛的规模没有现在这么大,也没有数据级的对接。以前只能看到静态页面,全是通过人工报表和页面完成,现在是全自动更新,人工只是起到监控的作用。”张超说。

    记者了解到,由于每个项目的规则的差异性,打分类、竞速类都需要有相对应的传输协议,就需要编写特定的公共代码及数据协议,这是一项工程量不小的工作。

     “打分器”里有雄心

    事实上,本届冬运会让张超自豪的,还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无线pad打分系统,同样是数据服务的另一大亮点。

    在本届冬运会中,单板滑雪U型场地、自由式滑雪U型场地等技巧类项目,裁判员使用嵌入自主研发的定制打分软件的PAD(平板电脑)就可以作为无线打分器为选手的比赛打分。

    “以前小型打分类赛事我们都是用人工录入方式进行打分,大型打分类赛事都是用国外厂商的打分器,费用非常昂贵。”张超说,现在只需要在PAD上嵌入他们研发的专项软件,就可以实现打分,“从费用上就少了不小的开支,这也是第一次在冬运会上使用咱们自己的无线PAD打分器。

    抛开费用的问题,传统的外国厂商提供的打分器,外形类似于曾经的“大哥大”,对于裁判员而言,在机器使用和软件操作上存在一定的难度。而无线PAD打分器首先没有了设备上的门槛,“平板电脑谁都会用,只需要对软件使用稍加培训,就可以对接。”用张超的话说,这是“从工业级升级到智能级”。

    这种升级与改变,更深层次上反映出中国体育信息系统建设的勃勃雄心。“IT业里有句话,叫一流企业卖标准,我们现在就是一方面打造中国最好的体育信息技术体系标准,另一方面还想要在国际上有自己的话语权。

     体育信息技术,中国要“出招

    “我们本身不生产数据,只做数据的采集、搬运、处理、统计、展示工作。”张超说,“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没有综合性运动会信息技术系统,就没有现代综合性体育赛事的繁荣和发展,无法想象一届没有信息系统支撑的现代综合性运动会能够取得圆满的成功。

    已经入行10年的张超介绍,中国在2008年以前,并没有严格意义上的完整体育信息技术体系。

    “北京奥运会的时候,我们跟在外国人后面学,当时就发现,其实我们有这样的概念,有些也在这样做,唯独缺乏一个成熟的理论体系,更多是在凭经验。”张超说。

    在北京奥运会之后,中国的体育信息技术开始理论化,2009年建立体系化,之后诸如“智能集成概念”、“无线PAD打分器”等专利成果开始接连涌现,而像张超这样的专业人员,就开始在国内各个大型赛事中不停“转场”,让中国体育信息技术不断实践和前行。

    中国的体育信息技术现在甚至已经出现在东南亚和中亚地区的赛事服务上,张超颇为自豪地告诉记者,在南京青奥会上,已经可以和外国的技术厂商三分天下——这背后是更多的相关人士不断地努力。

    更深层次的目标是,中国的体育信息技术工作者们,希望在2022年的冬奥会在那个时候,让中国的体育信息技术能够与外国的技术厂商平等对话,而不再是从前的那个小跟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