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图壁县“农牧民夜校”点亮全县51个村

14.12.2016  05:34

自第27届科技之冬科普活动启动以来,呼图壁县各村紧接着按照有场地、有人员、有设备、有师资、有教材、有制度、有活动的标准,相继开办了“农牧民夜校”,制定了思想道德、政策法规、农业生产、家禽养殖、科技文化卫生等五大类惠及群众需求的课程,充分利用晚上、农闲等时间,在 “农牧民夜校”开展科技之冬科普培训,依据群众意愿把村民想学想听、能听能用的课程送到大家身边。

一是全县各村充分整合农村现代远程教育、农民文化活动中心、“道德讲堂”、农家书屋等现有教育阵地资源,做到了教学阵地全覆盖。夜校采取“固定+特聘”的方式,有驻村干部、农业科技人员、中心校教师、大学生村官、道德模范、科普带头人、致富能手、科技特派员、农牧民技术员上台讲课,用他们自己的事例传方法教经验,群众易懂易吸收,并结合农民群众素质、农时农事等实际设置相关的现场培训题课,具体形象的传授相关农业技术知识,提高劳动技能。

二是制定完善夜校教育规范化管理、落实场所管理、教学效果评估、奖惩等6项规章制度,以制度规范“农牧民夜校”教学、生活的各个方面,做到教育培训规范有秩序。定期向农村群众公示学习“点题课单”,再把群众想“学什么”收集上来制成课程单,实施“菜单式”点课教学。学习内容主要围绕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传统美德、文明礼仪、特色农业、养殖业、手工业、乡村旅游、商贸流通、电子商务、涉农政策、整脏治乱、农牧民适用技术等,为农牧民搭建了一座了解外界的桥梁。

三是从农牧民群众最关心、最迫切的需求入手,以“三定一评”(定培训计划、定培训主题、定培训要求、评价培训效果)的方式组织开办农民夜校。采取讲座、现场操作讲解、点题培训、专题培训、流动授课等各种鲜活的形式,制定教学方案,注重授课内容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通过全体学、外出务工群众寄学、边远牧区群众马背送学、利用微信公众平台网络学、党员中心户互助学、身体不便未能参加的由科普带头人送学、文化程度较低的群众农牧民技术员、科技特派员互助结对学等方式,进一步拓宽学习渠道,增强学习的针对性。同时邀请农业科技人员,把农业适用技术及时传授给农民,组织身边有经验的科普带头人、科技特派员、农牧民技术员及产业大户“现身说法”,用他们通俗的语言,实在的做法,给村民送上科技种植养殖“宝典”,为农民发展产业“支招”,增强农村发展后劲。

四是将农民夜校工作纳入科技之冬考核项目,制定了具体目标管理方案。根据“农民夜校工作数据库”的记录,农牧民培训协调领导小组办公室联合督查室定期对各村授课老师的讲课次数、讲课内容、听课人数、群众反响进行综合考评,不定期深入到各村进行监督检查,对夜校授课进行严格把关,对授课内容不贴近群众,教师备课不熟练、听课人员不齐等予以通报批评。目前,51个村已开展培训学习活动累计73场次,受训民众达2940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