援疆农学博士王跃强心系边城哈巴河

03.06.2016  14:43
  身材瘦削的王跃强,看上去像个农人,动作敏捷,对田里的植物如数家珍。但他对这些植物深入科学的研究,清晰的介绍又让人感到这个“农人”高深莫测。

  王跃强是吉林省农业科学院大豆所研究员,农学博士, 2009年结束美国阿肯色大学留学生活后,2012年8月来到边城哈巴河县开展援疆工作,2013年底圆满完成吉林省首批援疆任务后,毅然决定继续留疆。妻子江帆在他的感染下,也作为第二批援疆医生来到哈巴河,开始了他们夫妻俩的援疆之路。

  王跃强在援疆之前就已经和阿勒泰地区有了不解的渊源,2010年秋季,他曾作为吉林省对口援疆总体规划编制组成员先后两次来到阿勒泰,参加了“吉林省对口支援新疆阿勒泰地区综合规划”编制工作,并牵头制定了“哈巴河现代农牧业引育科技示范基地专项规划”。

  在哈巴河县齐巴尔镇,有一座整齐漂亮的牧民定居村,是吉林省的援建项目之一,被命名为吉林新村。在距村民住处不远的地方,一个占地3800亩,集畜牧业养殖,果菜花卉、药材种植,良种繁育,冷水鱼养殖等为一体的现代引育示范基地已经拔地而起。

  王跃强,作为一名技术援疆人员,就是为建设这个基地来的。他告诉笔者,阿勒泰地区没有科研单位、没有大专院校,因此农业发展相对滞后。建设示范基地主要就是帮助当地培育属于自己的农业品种,培养属于自己的科研力量。

  “我们要通过几年的努力,帮当地培养一支属于他们、带不走的农业科技队伍,引导牧民转变观念,改变生产方式,全面提高生活质量,并带动当地农业水平的整体提升。”王跃强说。

  王跃强以吉林援疆为契机,把工作重点放在了引进适合阿勒泰种殖的农牧新品种上。首批援疆期间,为哈巴河先后引进了18大类204个农作物新品种,2014年再次返回哈巴河工作后,更是加大了新品种的引进力度,共引进了560个农作物新品种,筛选出了一批适合当地种植的优良品种,并进行大面积示范推广。

  为了掌握试验田详实的试验数据,王跃强时常骑着自行车往返于距离哈巴河县城6公里的试验基地。经过几年的试验,如今筛选出的玉米品种吉单27最高亩产达到1420公斤,粮饲兼用玉米品种吉单50平均亩产青贮饲料7吨以上。

  2014年6月,阿勒泰地区发生倒春寒天气,冷空气来袭,为了防止低温对试验品种的冻害,王跃强和加依勒玛乡玛依沙斛村农户赵世哲一家在气温最低的2天凌晨3点穿着棉衣,在地里燃起一排排牛粪,用熏起的“狼烟”保住来之不易的试验成果。在瑟瑟的寒风中,王跃强和赵世哲一家人浑身都是烟尘,被烟熏得都分不清是谁的面孔,但看着田中保住的示范成果,王跃强开心地笑了起来。

  在引进新品种的同时,王跃强引进了吉林省农科院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可降解膜新技术,当年薄膜降解率达到50%以上。可降解膜的应用,既达到农作物增产增收的效果,又克服了普通薄膜对土壤造成的白色污染,同时避免了作物秸秆混入普通薄膜饲喂牛羊时,残留在牛羊胃中造成牛羊消瘦甚至死亡的危害。牧民阿依丁高兴的说:“将来降解膜试验成功后,我家种玉米将一律使用可降解地膜”。

  哈巴河现代农牧业引育示范基地新品种试验田展示的新品种和新技术,吸引了农技人员和农牧民的极大兴趣,他们经常自发的来到试验田参观、咨询,王跃强总是耐心细致的进行解答。王跃强还利用吉林省农科院农业信息化优势,与阿勒泰地区农业局合作,推动阿勒泰地区农业信息化网络信息系统“互联网+”的建设与运作,届时将实现阿勒泰农牧民与吉林省500多位权威专家一对一直接交流和答疑解惑,进行远程诊断。

  踏上援疆路,一生援疆情!哈巴河已然成为王跃强的第二故乡,他用智慧和汗水见证了不辱使命的诺言,也与这里的同事和农牧民建立了深厚的感情。

截至10月底新疆市场主体达223.6万户
  石榴云/新疆日报记者任华、通讯员赵婷从自治区市场监督管理局获悉:截至10月底,新疆登记在册市场主体223.中国新疆网
10月疆电外送新能源电量占比超三成
  石榴云/新疆日报记者陈蔷薇从新疆电力交易中心有限公司获悉:10月,我区疆电外送电量为76.中国新疆网
穿梭在墩吾斯塘村的“最美逆行者”
  石榴云/新疆日报记者 韩沁言   卡点值中国新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