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山农场政策引领拓宽渠道多元增收铺就富民幸福路

21.05.2015  10:17
  自2012年兵团提出加快各族职工多元增收的方针,重点扶持少数民族聚居团场经济社会发展。作为全兵团少数民族的十四师皮山农场,经过三年的努力,通过政策引领,坚持把职工增收、农场增效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完善增收思路,拓宽增收渠道。

  2014年以来,皮山农场始终把职工多元增收抓牢抓实,以“扩大就业、鼓励创业、改善民生”为多元增收发展思路,为职工创造地毯编织、餐饮服务、商业经营等就、创业岗位,增加农场职工收入。

  走进皮山农场,宽阔的道路,楼房林立,环境优美,随着皮山农场城镇化不断加快,特别是新城区商业街的建成,为职工多元增收提供了一个广阔平台,吸引了大批职工进行经商贸易,不少职工瞅准了商机,买了店面,开起了饭店,超市,使一大批职工实现多元增收。来自皮山农场十一连职工阿卜都克依木•阿卜都克就是其中的一位,通过农场就业补助小额贷款资金5万加上自筹资金5万元在商业区开了家面馆。

  阿卜都克依木•阿卜都克告诉笔者:“我们以前在老城区开了个凉皮店,现在新城区商业街建成了,为了给小城的发展出一份力,而且新城区没有饭店,于是我就自己创业开了一间饭店。

  阿卜都克依木•阿卜都克还给笔者算了一笔经济账:除去每个月的水电费及人员工资能挣近1万元,一年就有近12万元的收入,现在,他的饭店规模越来越大,日子也越来越好。

  “这个一套下来125元,你要买就120吧。”正在与顾客介绍商品的是皮山农场新镇区百盛超市的一名员工,名叫布介再提•卡吾孜,此前她和农场众多妇女一样是一名家庭主妇,看到周边的人们都外出挣钱,日子也越过越好,农场也鼓励妇女外出就业,她就近在农场新城区找了这份工作。

  “如今农场发展越来越快,我们家附近旁边很多人都出来打工,而且我还年轻,家里也离农场近,就是想着挣点钱,补贴家用。所以就出了自己就业了,现在我们出来打工,一个月能挣2000多,差不多3000多元。”皮山农场职工布介再提•卡吾子笑着对笔者说。

  2015年初以来新城区商业街累计促进430余人就业,共计实现增收852.21万元,同比去年703.14万元增长21.2%。

  为充分调动职工养殖种植积极性,发展畜牧养殖及设施农业,皮山农场大力实施“千座温室大棚富民计划”,畜牧业富民工程,实现每户有一群10余头(只)的牲畜, 每户有一座1亩左右的温室大棚。目前基本建成温室大棚200座,各类牲畜存栏总数4.02万头,有效促进蔬菜大棚种植及畜牧养殖业发展,民生得到极大改善。

  “像传统方式养殖方式,由于牛羊免疫力差,发病率高。为了防止人畜共患病的传染,我们对畜牧管理实行是人畜分开,统一防疫。同时采取‘五位一体’的经营模式(公司+连队+致富带头人+合作社+农户),发展畜牧养殖。”皮山农场畜牧站站长亚森•努日说。

  皮山农场为发展少数民族手工地毯编织业,总投资638万对地毯厂进行改扩建,目前可实现1400人就业;同时为解决职工群众就业技能单一问题,通过开办培训班及职业技校培训等途径,帮助职工群众增收致富。至2014年底,全场共实现人均纯收入12380元。

  如今,皮山农场2015年第一季度实现多元增收1810.94万元,较去年同期1529.28万元增长18.4%。实现职均多元增收3693元,较去年同期2192元增长68.47%。

  该场副场长马宝蕴告诉笔者:“2015年职工多元增收主要按‘一主五辅’这个工程实施,一主就是做好我们精品红枣园的建设,促进职工增收;五辅主要是五个其他辅助产业:一个是畜牧业,第二个是发展设施农业,第三个是地毯编织业,第四个是我们的庭院经济,还有第五个就是输出富裕劳动力。2015年我们农场职工多元增收的主要目标是8600,比14年增收1000余元以上。最终我们实现的目标就是在近几年实现 ‘育肥一头牛’和‘五个一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