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结构新调整:产品产业生产方式全面优化

09.02.2017  17:33

日前发布的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加快结构调整步伐。以此为导向,将实现农业产品结构、产业体系以及生产方式的全面优化。

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中央农办主任唐仁健说,我国农业结构应实施调优产品结构、调好生产方式、调顺产业体系三大调整。他认为,当前我国农业主要矛盾已经由总量不足转变为结构性矛盾,主要表现为阶段性的供过于求和供给不足并存。与此同时,农业农村发展的内外环境也发生了大的变化,出现了许多新矛盾新问题,主要是农产品需求升级,但有效供给跟不上;国外低价农产品进来了,国内竞争力跟不上;农民增收传统动力减弱,新的动力跟不上等。

在此背景下,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和竞争性,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农业政策改革和完善的主要方向,而调整农业结构正是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方面。其中,调优产品结构,就是要顺应市场需求变化,消除无效供给,增加有效供给,减少低端供给,拓展高端供给,突出“优质专用”大宗农产品和“特色优势”其他农产品的生产供给。

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李国祥说,目前我国农产品供给最突出的矛盾是一些农产品数量很多,但质量、产品安全存在明显缺陷,与国外同类产品相比竞争力较弱,导致库存增多,也产生了一定的浪费。与此同时,一些真正的需求反而得不到满足。为解决这一矛盾,实现从“吃得饱”向“吃得好”、“吃得放心”的转变,就要在产品结构上进行调整,即更加注重发展优质、安全保障性好、真正面向需求的农产品。

另外,大量产品同质化容易导致价格低迷,不利于农民增收。加快发展优势特色农产品生产,不仅能够丰富供给,也利于解决结构性问题。

对此,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统筹调整粮经饲种植结构,发展规模高效养殖业,做大做强优势特色产业,优化农业区域布局,提升农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水平。

调好生产方式,就是要推行绿色生产方式,修复治理生态环境,这既是提高农产品质量本身的需要,也是还历史旧账,同时为子孙后代留下生存和发展空间的必要举措。

中央一号文件释放了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强烈信号,要求促进农业农村发展由过度依赖资源消耗、主要满足量的需求,向追求绿色生态可持续、更加注重满足质的需求转变。并提出了推进农业清洁生产、大规模实施农业节水工程、集中治理农业环境突出问题、加强重大生态工程建设等政策措施。

调顺产业体系,就是要着力发展农村新产业新业态,促进三产深度融合,实现农业的全环节升级、全链条升值。

记者从农业部了解到,今年农业部将持续推进农业结构调整,提高供给体系的质量和效率,实现优化供给、提质增效、农民增收的目标。具体来说,将继续压减玉米面积,今年力争调减籽粒玉米面积1000万亩,改种大豆、杂粮、青贮玉米等作物;优化品种结构,增加适销有效供给,拓展特色高效供给。

同时,推进农牧结合、种养加一体、一二三产业融合,延伸产业链,实现提档升级;推行稻田综合种养,推广间套复种高效种植模式,大力发展现代种养业,积极发展农产品加工流通业,建设现代农业产业园。

此外,大力发展节水农业,推进化肥农药减量增效和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扩大耕地轮作休耕制度试点规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