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无人机飞向田间还有多远?

19.09.2016  20:34

近两年,农用植保无人机渐热,各地演示活动不断,山西省不少种植大户、专业合作社、农业企业都对这种方便实用的高科技产品表现出了浓厚兴趣。然而,面对这一新鲜事物,不少农户却对无人机望而却步。

进入7月份,全省范围内雷雨天气较常年偏多。再加上高温天气,就形成了高温、高湿的气候生态条件,导致了玉米粘虫大面积发生,并重于往年。

在平陆县一家合作社复播的2000多亩玉米地里,农委技术人员现场查看,发现不少叶片上都有残食缺口,每株玉米上都有两三个粘虫,最长的有6公分,有的还正在啃食玉米叶片。当地合作社调了两架植保无人机进行喷洒。“杀虫率可达80%以上,加上机防速度是人工的40到60倍,合作社的2000多亩玉米在3天内可喷洒完毕”。平陆县农委植保站站长朱强介绍。

近日,山西省农机局联合省农业厅开展了农用植保无人飞机专项统计工作。从统计数据来看,截至今年上半年,我省农用植保无人飞机拥有量近70台,作业面积达到1.35万公顷。

田间飞来植保无人机

在大同市南郊区西韩岭乡北村一片长势喜人的玉米地里,不时传出人们的欢笑声和机器的嗡嗡声。一架黑色农用植保无人机正在来回往复地喷洒农药,进行玉米病虫害防治,种植户则悠闲地躲在树荫下看着无人机飞来飞去。

看,又飞起来了!”补充完农药的无人机再次起飞,时而快速前行,时而缓缓转弯……在工作人员的熟练操作下,无人机做完几个“热身动作”后“安静”了下来,在距离地面两三米的空中开始喷药作业。在场的人们都仰着脖子,目不转睛地盯着无人机。现场的南郊区农机局技术员贾建春说,植保无人机,顾名思义是用于农林植物保护作业的无人驾驶飞机,这个型号的无人机由飞行平台(固定翼、单旋翼、多旋翼)、GPS飞控、喷洒机构三部分组成,通过地面遥控或GPS飞控,来实现喷洒作业。与传统人工喷施相比,植保无人机喷药具有效率高、节水节药、喷洒均匀、节省劳动力等优点。  无人机的话匣子一打开,贾建春满脸都是兴奋。据他介绍,为切实提高全区的农业现代化水平,2015年,区农机局选择普天友农业农机专业合作社为农用植保无人机项目试点单位,资助购买了一架13万元的农用植保无人机。随后,普天友合作社派出两名技术员去厂家学习操作技术,今年农用植保无人机正式投入到田间管理和农作物病虫害防治工作中。到目前,农用植保无人机已完成飞防实验任务1000亩,其中进行玉米和葵花病虫害防治950亩,喷洒玉米除草剂50亩。通过实验对比,生产成本明显降低:原来用拖拉机带喷药机作业每亩成本为30元,现在用无人机作业仅需20元,并且避免了对耕地和农作物的破坏,大大提高了作业效率。

这时,一旁的种植户也都围拢过来。大家说,如今的农机设备越来越“高大上”,无人机十来分钟就完成20亩的作业量,换成人工,4个人就算忙上一个小时也完不了。原先玉米发生病虫害打药防治难度大,现在有了无人机,玉米发生病虫害不发愁了。种植户们的欣喜之情溢于言表,而从他们脸上流露出的是对农业高科技的充分信赖!

革新传统农业生产方式

传统的农民形象就是站在田间昂首看天焦急地等待着老天下点小雨,这样才能带来希望,然而随着科学的不断发展和探索,对于农业有了新的发现,21世纪的农民形象或将会迎来翻天覆地的变化,植保无人机将逐渐向农业智能化新时代迈进。

在政府以及发展部门看来,植保无人机可以为农业提供更准确、更实时的信息,而对于农民而言,这些信息则是决定歉收与丰收的关键。植保无人机盘旋于种植着玉米、番薯、果树的田地上空,借助着各种精密的传感器,它们将给农民们带来巨大的丰收。

无人机?没见过!”对于平遥古城墙外阎良村的农民来说,亲眼目睹无人机是头一次,眼瞅无人机来地头喷农药更是头一回,而这样的事正发起于平遥县综合职业技术学校今年开设的“无人机应用与维护”专业。

一个县级中职学校,一个前沿应用专业,以现代农业的具体实践,职业教育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平遥综合职业技术学校成为了山西省第一个试水此专业的中职学校。

从中央到地方,工匠精神被广为提倡的今天,职业教育迎来了又一个春天。平遥综合职业技术学校校长侯企强说:“最可能培养匠人的地方就是职业学校,但我们必须让工匠精神更具有时代意义才不会落伍,职业学校应该在人才培养上做些尝试和努力。”他表示,今年中央一号文件强调要加快培育新型职业农民,而职业教育则是促进农业现代化的根本手段。我国是农业大国,而平遥县又是拥有76万亩耕地的农业大县,充分发挥科技力量,利用无人机技术到现代农业,学校此专业的开设可以说前景广阔。

真是快,也就十几分钟,四亩果树就喷完了!”站在地头,农民武俭眼瞅着无人机一起一落,自家梨树已经喷药完毕,脸上表情也在瞬间由“惊呆”变成了“笑脸”。侯企强介绍,单就果树授粉一项来说,平遥县农民以往采取的是雇人授粉,工钱每人每天80元,一天最多完成3亩果树授粉,而无人机授粉一天可达100亩,费用却只需十几元一亩。这样一来,应用无人机不仅省了钱,效率还得到了提高,完全符合国家现代农业的战略要求。

距离田间普及还有多远?

作为农业大省,我省正大力推进农业机械化,随着农机化水平的不断提升,植保无人机行业顺势兴起。

去年7月,在太谷县胡村镇董村,第二届农用无人机等高效植保装备演示现场,展示了来自北京、山东、河南等十几个省市的农机科研单位及生产企业研制的16架各种型号的多旋翼无人机。前来参会的省农机推广总站张玉峰站长说:“机械化植保是实现主要农作物全程机械化的重要一环,也是目前我省六大主要农作物全程机械化共性的短板”。前来观摩的清徐县农民刘慧盯上了特航科技的无人机。他说:“平时农忙季节要请人打药,一人一天100多元,还要吃喝招待,算下来每亩成本在30元以上。而这个机器每亩作业费只要十几元,不但省时、省钱,而且效果好。特别是清徐县种的高粱多,常发高粱蚜虫灾害,到时高粱秆一人多高,种得又密,谁也不敢进地去打药,这种‘小飞机’从空中一飞,问题就都解决了,真是太方便了。

然而,刘慧最终还是没能用上这款植保无人机。记者近日联系到这位农户时,对方表示,他觉得农业植保无人机的价格较高,而且无人机在丘陵地区的操作使用较难,难下决心购买。

来自农机和农业部门联合统计显示,我省农用植保无人飞机在示范推广中存在机具售价较高,农民购买力不足;缺乏统一作业标准和规范,飞控手培训缺乏规范化和标准化;电池作业时间短,充电消耗时间较长;机具维护和保养工作繁琐;缺乏有效的作业防护等问题。

据了解,目前,植保无人机还未被纳入农机购置补贴中,只是在几个省实行试点。市场上植保无人机,售价在5万~30万不等,如此高的价格,让普通农民望而却步。加上学习使用操作和维修无人机这个技术难题,更是让众多农民不敢越雷池半步。

另一个难题是,电池续航能力差,让“飞手”头疼不已。一架无人机单块电池,满载续航时间仅10分钟左右,仅够打完一桶农药。这意味着每打一桶农药,无人机就须返航更换电池和农药,一架无人机就需多块电池“伺候”。

 

信息来源:《中国农业机械化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