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团援疆干部人才开展“六个一”活动的观察与思考
落实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确定的治疆方略,需要把维护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促进民族团结和兵地融合、加快脱贫攻坚和向南发展等党中央的“大布局”化作个体的“微行动”。
“‘六个一’活动是贯彻落实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精神的具体行动,其最终落脚点是为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总目标的实现贡献援疆力量。”中组部援疆干部、兵团党委组织部副部长秦富平说。
一师、三师、十四师处于南疆,是反恐维稳的前沿阵地,也是兵团发挥安边固疆的稳定器作用的重点区域。来自浙江省、广东省、北京市的援疆干部人才主动同南疆干部群众一道参与重要节日、重大活动、重点地区的安保维稳工作。同时,充分发挥桥梁纽带作用,推动援疆资金、援疆项目、援疆力量向维稳工作倾斜。
据了解,2016年,广东省投入援疆资金500万元,支持三师“天网”监控工程建设,增强维稳“技防”能力。浙江省安排2000万元资金,用于一师视频探头、卡口监控、情报分析等科技强警项目的建设。
“在新疆,没有稳定,一切皆为零。援疆工作必须向反恐维稳聚焦,向社会稳定聚焦,为维护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贡献力量。”广东省援疆干部黄少峰说。
民族团结是新疆各族人民的生命线。如何让民族团结的种子在各族群众心中生根、开花、结果,如何实现与“民族团结一家亲”活动的同频共振?是兵团援疆干部重点思考的问题。在“六个一”活动中,广大援疆干部人才主动“下沉”,同基层少数民族群众“一对一”结亲戚,在你来我往中成为相亲相爱的一家人。
塔里木大学援疆干部人才组团与一师托喀依乡二队群众结成对子,与13个维吾尔族家庭结为亲戚,大家同少数民族群众一起参加升国旗仪式,并向他们传授农业生产技术,极大提高了他们的致富能力。少数民族群众的日子一天比一天红火,脸上的笑容也一天比一天多。
“六个一”活动开展以来,兵团援疆干部人才坚持把“六个一”活动往深里做、往根上做、往心里做,累计结亲戚1277人,为民族团结注入了强大的“援疆因子”。
把物质力量与精神力量结合起来,通过办一些顺民意、惠民生、得民心的实事,增强各族群众的参与度和获得感,增强各族群众的“五个认同”,是援疆工作的重要内容,也是“六个一”活动的发力点。
“不作为、怕担当、当老好人,能对得起党的信任吗?能对得起援疆干部这个光荣的称号吗?能对得起人生宝贵的3年光阴吗?”来自国家工信委的援疆干部姜玉波时常叩问自己。
踏踏实实为受援地、受援单位、当地群众办实事,是兵团援疆干部人才内心深处的质朴愿望。他们发挥自身优势,在就业、教育、卫生等事关民生幸福的领域,想方设法为各族群众办实事、解难题,真正援到点上、暖到心上。
浙江省温州市援疆干部王富强帮一师八团群众卖梨的故事,在南疆垦区传为佳话。2015年,一场突如其来的冰雹,让七八百吨库尔勒香梨滞销,果农们陷入进退两难的困境。 “每户承包50亩地,如果卖不出去,每户要亏本10万元。”
王富强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很快,他想到一招,通过微信朋友圈帮助乡亲们卖梨。没想到热心吆喝刷爆朋友圈,温州市等地的爱心团体和热心人士积极转发王富强的卖梨“广告”。很快,香梨售罄,每户反倒赚了10万元左右。
在为各族群众办实事的过程中,援疆干部人才还注重同兵团干部群众交朋友。今年43岁的阿斯哈拉,是新疆历史上第一个肾、胰腺、十二指肠联合移植成功的病人。在“六个一”活动中,中央党校援疆干部洪向华同他成为了朋友。
洪向华鼓励阿斯哈拉多了解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通过自身的努力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如今,阿斯哈拉完全抖落掉昔日的自卑尘埃,变得阳光灿烂。
截至目前,兵团援疆干部人才累计交朋友2184人、办实事1971件。通过交朋友,有效传播了先进文化,把内地的新思想、新理念、新方法带到兵团,从而达到既“授之以鱼”又“授之以渔”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