唱响牧歌增收曲 新疆兵团九师团结农场畜牧业品种改良纪实

15.09.2015  13:44

人民网乌鲁木齐9月14日电 (徐忠宇 梅现毓)时下,走进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九师团结农场五连养殖基地:养殖户们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一排排高标准的育肥圈舍、现代化的养殖小区、一个个牛壮羊肥鸡满舍的养殖场景,让笔者感受到该团推进畜牧业品种改良、健康发展的良好态势。

近年来,该团以畜牧项目建设为载体,通过实施畜牧业品种改良、饲草饲料推广、疫病防控、扶持养殖大户,落实良种补贴、技术服务等,使品种改良覆盖率逐年提高、收入逐年增加。

2014年,该团引进优良品种牛羊1万多头(只),淘汰劣质牛羊1.5万头(只);良种改良覆盖率达到98%、养殖户户均增收3万元,与2011年比较,分别增长63%和87%。事实证明,畜牧业品种改良已成为推动该团场职工群众增收致富的主要原因之一。

品种改良是发展的基础

近日,笔者来到团结农场五连万头(只)牛羊育肥基地,职工王会民正在出售品种改良育肥羊。他掩饰不住内心的喜悦,高兴地对笔者说:“去年,团场免费给我家新建了一栋156平方米的高标准育肥羊圏。我购买品种改良羊的5万元贴息贷款由机关干部担保。团场还划给我300亩山区草场、50亩农区饲草田。6个月不到,我育肥的300只羊让我增收5万多元,非常感谢团党委的好政策。

为实现少数民族职工快速增收的目标,2014年,该团又出台畜牧业发展优惠政策,投入850万元给五连53户少数民族职工家庭免费新建高标准育肥羊圈7800平方米,户均提供2年贴息贷款5万元,为少数民族职工发展养殖业和多元增收奠定物质基础。目前,全团90%的少数民族职工已退出土地发展养殖业。

该团在牲畜品种改良中,根据当地自然环境和人多地少的实际,经过多年的实践探索,确定了适合团场发展的牲畜品种改良规划:在山区重点发展耐寒耐粗饲的藏羊,在农区则大力发展多胎种牛羊及育肥牛羊。

在良种引进方面,该团每年从内地引进不少于1000只的种牛羊。通过鉴定,符合牛羊优良母畜品种的,分别给予补贴1000元和300元。一系列优惠政策加上技术扶持,有力地推动了牲畜品种改良的步伐。

该团充分发挥13.4万亩天然草场和9000亩林地的优势,不断优化畜牧业生产结构,提高畜牧良种覆盖率,达到节本增效的目的。去年推广良种母猪1000多头,新繁殖瘦肉型猪2万多头。同时,该团还积极推广细毛羊人工授精改良、程序化防疫、冷季穿衣、机械剪毛等一系列标准化生产技术,绵羊每只羊毛产量提高0.5公斤,死亡率下降1个百分点。

该团一连养殖户黄德强,在技术员的帮助下,去年对饲养的种猪和母猪品种进行改良,年纯收入达15多万元。黄德强说:“改良后的种猪生长速度快,适应市场需求,每头猪可节约成本100多元。

品种改良是增收的关键

9月6日,笔者来到该团惠诚牧业合作社千头育肥牛示范生产基地,钢架式的暖棚里有即将出栏的300多头品种改良育肥牛,饲草料加工、贮存车间和防疫室等现代化配套设施一应俱全。惠诚牧业合作社负责人高峰说:“我们充分利用团场及周边乡镇农作物秸秆十分丰富的特点,发展育肥牛,每年从伊犁哈萨克自治州等地购进和自繁品种改良牛,进行季节育肥、错季销售,养殖3个至5个月,每头牛纯收入达1500元左右,每年育肥2至3批,年纯收入150多万元。

该团还依托九师绿翔牧业,采取“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加快建设专业化、规模化养殖小区的步伐。2013年以来,该团已投入4000多万元,其中:援疆投入500万元,新建200多平方米屠宰、包装、冷藏等车间,以及3万多平方米的万头(只)牛羊良种繁育及育肥养殖基地。新建2万多平方米的万头生猪现代化养殖场,并配套建设沼气站、饲料加工厂,实现了健康、生态、高效、优质的生产模式,为牧工增收打下了基础。

为做好良种繁育工作,该团场还加强了“三区一站”的建设,“三区”即纯繁区、育肥区、繁育推广区,“一站”即高标准种牛站。在纯繁区淘汰所有劣质公牛及母牛,严格选用纯白优质种公牛,提高种群质量,建立种群档案资料,实施血缘更新。2014年,该团又从内地引进西门塔尔牛、秦川黄牛等优良母牛300多头,与合作社养殖的优良种公牛交配繁殖。

按照建城戍边、人进城区、畜进园区的整体规划,该团坚持分散养殖、集中育肥、常年上市的经营理念,发展丰富多彩的畜牧业。2012年以来,团结农场相继在额敏县菜市场、九师菜市场、克拉玛依市设立了牛羊肉直销店。畜牧产品远销乌鲁木齐、克拉玛依和重庆等疆内外大中城市。

该团还积极鼓励和扶持农牧企业、养殖大户、农牧工牵头或参与成立畜牧养殖专业合作社,解决养殖户过于分散、饲养管理跟不上、效益不高、贷款额度低的问题,切实发挥专业合作社的规模效益。目前该团已成立养殖合作社6家,按照“家家有畜不见畜、户户按股有分红”的原则,惠诚牧业合作社带动170户少数民族职工家庭及特困职工家庭通过参股致富,户均增收6000元。

在发展规模养殖的同时,该团吸引商家办起了有机复合肥加工厂,对牲畜产生的大量粪便进行回收利用,生产复合微生物肥料。

品种改良服务“零距离

为做好服务,该团加大对基层畜牧兽医人员、技术人员和养殖户的培训力度,培训内容涵盖畜牧品种改良、畜产品质量安全、畜禽标准化养殖等,全团累计培训人员3000人次,发放技术资料2000余份。同时选派畜牧兽医技术人员深入连队和养殖小区进行技术指导,现场操作演示,实现“零距离”服务,切实解决广大养殖户在饲草青贮、品种改良、饲养管理、畜产品质量安全等方面的实际困难和问题,并着力培养经纪人,规范畜产品经营行为。

为保障畜牧业健康稳定可持续发展,该团场畜牧中心投资10万元,按照“五有”标准,新建了防疫服务室,拓展服务阵地,方便养殖户办事,从源头上控制了牲畜传染病的发生,降低了牲畜发病率、死亡率,使全场畜牧业生产健康稳步发展。

此外,该团还成立了劣质牲畜清群督查工作组,制订了实施方案,通过宣传动员、实地普查,合理推进本地劣质牲畜清群工作。3年来,该团积极为养殖户提供资金服务,共发放贴息贷款2000多万元,落实秸秆转化机械购置补贴500多万元。

畜种改良、草业建设、退耕还草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改革,让几十年来以传统放牧方式为主、又苦又累却收益不大的牧工尝到了前所未有的甜头,全团100%的养殖户住上了宽敞明亮的新楼房,70%的牧工家庭安装了电脑,生活条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该团工会主席包新林说:“目前,我们团场走出了一条‘山区放牧、牧区繁殖、农区育肥、品种改良’的增收之路,朝着‘小康团场、畜牧强团’的奋斗目标大踏步地向前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