欲招一百名新生 引来五六百孩子报名 伊麻木乡的国语小学受热捧

26.10.2014  09:13

库尔班·尼亚孜和国语小学的孩子们在一起。(李彩霞摄)

      本报乌什10月25日讯 记者沈雅屏、米日古力·吾报道:“茄子、茄子、茄子……”“胡萝卜、胡萝卜、胡萝卜……”,10月23日上午,在乌什县伊麻木乡国语小学的一间教室里,7岁的阿不都拉大声跟老师学汉语。
      阿不都拉是才入学的新生。9月初,为了让他能进这所学校,父亲麦麦提·赛买提带着他在校门口苦守了8天。
      今年,国语小学计划招生一百人,但报名的孩子有五六百个。有的家长提前几个月就跟学校联系。麦麦提晚了一步,没给儿子报上名。
      联想到自己前两年去内地做生意,因不懂汉语无法与人沟通的尴尬情形,麦麦提觉得无论如何都要让儿子学好汉语。
      不甘心的他带着儿子天天在校门口软磨硬泡。看着父子俩渴望的眼神,校长库尔班·尼亚孜破例收下了阿不都拉。
      乌什是国家级贫困县,伊麻木乡是一个有近3万人口的贫困乡,99.5%的人口是维吾尔族,绝大多数人都不会说汉语,也没有走出过家门。
      今年50岁的库尔班是阿克苏职业技术学院的汉语老师,曾停薪留职做过生意,在全国很多城市闯荡过,深知学好国家通用语言的重要性。2003年,他用做生意赚来的钱,在自己出生长大的伊麻木乡创办了一所以汉语授课为主的国语小学,并从周围团场请来了汉族老师。他说:“孩子们只有学好汉语,才能走得更远,拥有更广阔的世界。
      并不是所有人都能理解库尔班的做法。有些人认为,维吾尔族的孩子就应该学习本民族语言;有宗教极端思想的人声称:学校的汉族老师是异教徒,不能教自己的孩子。为此,学校新砌的围墙被推倒过,教师的宿舍也被人放火烧过,库尔班更是挨过不少讽刺辱骂。但库尔班始终坚信:我们是中国人,学习自己国家的通用语言没有错。他还把孔子等中华先贤的大幅画像挂在教室后面的墙壁上,每天课间操前,所有的孩子面对先贤像,庄重地行鞠躬礼。
      学校老师们结合农村实际,摸索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汉语教学方法。2009年,国语小学第一届毕业生共32人,28个都考进了区内初中班。
      优异的办学成绩乡亲们看在眼里,这几年,大伙送孩子上国语小学的热情高涨,招生火爆的场面年年上演。
      11年来,先后有两百多名孩子从国语小学毕业,近九成考入了区内初中班和北京、上海等地的内地新疆高中班。
      为了支持库尔班把国语小学办好,今年国家投入1600多万元用于学校的硬件改造。库尔班说:“孩子们将来还要学书法、电脑、音乐、舞蹈……我有信心把这个学校越办越好。

截至10月底新疆市场主体达223.6万户
  石榴云/新疆日报记者任华、通讯员赵婷从自治区市场监督管理局获悉:截至10月底,新疆登记在册市场主体223.中国新疆网
10月疆电外送新能源电量占比超三成
  石榴云/新疆日报记者陈蔷薇从新疆电力交易中心有限公司获悉:10月,我区疆电外送电量为76.中国新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