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能源新格局诞生 美取代欧佩克成为主导者

03.12.2014  15:45

  国际能源市场的权力结构正在转型。欧佩克已不再是世界石油的定价者和关键供应商,美国晋升为新的“王者”。这是美国媒体从近期国际油价“自由落体般”暴跌、石油输出国组织却决定不减产这一现象中得出的结论。在人们对此轮油价下跌众说纷纭的时候,国际能源机构首席经济学家认为,是市场供需规律引发了此轮油价下跌。

   全球能源新格局诞生

  上周四,石油输出国组织欧佩克决定,维持日产3000万桶原油的水平不变。该决定一宣布,纽约原油期货价格应声下跌。周五收盘时,纽约原油期货报66.15美元/桶,创下2009年9月以来的最低收盘价。而在过去5个月中,全球原油基准布伦特油价已跌逾39%,从6月份最高点的115.06美元/桶跌至11月28日的70.15美元。

  《纽约时报》文章分析称,欧佩克在此轮国际油价暴跌中表现出“不作为”或“无能”,显示出该组织已经不再是左右全球石油供应与价格的主导力量。一夜之间,未来几个月可能超过欧佩克中的“老大”沙特、成为世界最大石油生产国的美国,取代欧佩克登上了主导者这一巅峰位置。美国也可能即将实现40多年来历任总统梦寐以求的目标:成为一个能源独立的国家。

  能源历史学家丹尼尔·尤金表示,这是一个历史转折点。美国石油产量的增长,使其成了世界原油市场的决定性力量。而此次欧佩克部长级会议的结果表明,该组织的12个成员国已经看到并认识到,国际能源市场已经改换了天地。

  自1960年成立以来,作为“二战”后抵御西方石油巨头垄断国际石油市场的一支重要力量,欧佩克一直是国际油气市场中的一大“玩家”。这个石油生产者联盟在很大程度上扮演了价格托拉斯的角色。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黄金时期,欧佩克在国际能源市场上翻手为云、覆手为雨,不仅奠定了其在全球能源格局中的龙头地位,还因此在冷战中赢得了可观的政治影响力。

  21世纪初,国际油价曾一度大幅上涨。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沙特曾通过增产的办法来打压油价增速。

  大约8年前,在美国北达科达州和得克萨斯州,几家名不见经传的小能源公司开始使用“水力压裂法”新技术,从以前无法企及的大量坚硬的页岩中开采油气。这使得美国的石油产量6年来增长了约80%,且仍在以约100万桶/日的增长速度发展。

  根据英国石油公司6月中旬发布的《2014年世界能源统计》,2013年,欧佩克的石油产量(包括原油、致密油、油砂和天然气液,但不包括生物燃料等)为3683万桶/日,约占全球石油总产量的42%,比2012年减产60万桶/日。而美国的石油产量为1000万桶/日,比2012年增加110万桶/日,占非欧佩克成员国总产增长量的约90%。分析称,市场份额的这种此消彼长,是欧佩克光辉黯淡的重要原因。

   油价暴跌是供需关系使然

  昔日,欧佩克能够通过调节产量来控制油价,并同时维持现有市场份额,是建立在其拥有定价权与市场份额巨大的基础之上。而在当前世界能源格局中,对欧佩克来说,“保价格”与“保市场”已犹如不可兼得的鱼与熊掌。而在此次会议上作出的“保市场”优先于“保价格”的决定,更是反映了这个往日霸主的无奈与两难。

  首先,即使欧佩克决定单方面减产,其成员如何减产的配额设定将极其艰难。在此压力之下,多家分析机构称,欧佩克的减产量最多为100万桶/日左右,而这个数额显然很难刺激油价上扬。如果欧佩克大幅减产并成功刺激油价回升,那么,北美的页岩油生产商则会有加大投资的更大动力,欧佩克当前的市场份额可能进一步被蚕食。

  美国媒体分析称,欧佩克维持当前生产水平不变,坐视油价下跌,一个主要的目的是想打击美国这个竞争对手。专家估计,在当前的技术水平下,如果油价低于60美元/桶,美国的页岩油生产商们将无利可图,只能放弃开采。通过忍受一时之苦,欧佩克可能赢得未来,重新确立其在全球石油市场的主导地位。

  看来,无论是因为无能为力还是为打击竞争对手,欧佩克此举只是不得已的“顺势而为”,并非此轮油价暴跌的幕后黑手。

  另有分析认为,因为乌克兰危机,美国与西方社会和俄罗斯之间制裁与反制裁博弈愈演愈烈。为赢得这场“新冷战”,美国正联合沙特,通过操纵油价来打击俄罗斯。这种分析认为,美国与西方才是此轮油价暴跌的真正黑手。

  据俄罗斯媒体报道,俄罗斯财政收入的一半来自油气收入。2014年,俄罗斯财政预算以油价水平93美元/桶制定,而未来3年的财政预算则是以油价保持在约100美元/桶制定的。上周,俄罗斯财政部长谢鲁阿诺夫表示,受西方制裁和油价下滑的影响,俄罗斯每年经济损失高达1400亿美元。可见,不管是哪种原因,因财政收入严重依赖原油和天然气出口,国际油价暴跌确实给俄罗斯带来了大麻烦。

  但是,石油消费国政府间的经济联合组织——国际能源机构首席经济学家法提赫·比罗尔,并不认同上述“黑手”观点。比罗尔对中国青年报记者表示,自今年6月以来,国际油价一路走低的主要原因有两个:世界经济增速放缓带来的能源需求减少;北美页岩油气革命产生的强劲供应。欧洲经济依然疲软,中国经济增速放慢,日本仍处在衰退之中。美国和加拿大的页岩油气革命无异于一场能源革命,给能源消费者带来了福音。但人们不能忘记,即使是这样,世界经济仍然离不开中东石油。

   油价下跌将持续多久

  虽然在未来几年国际油价仍可能面临下行压力,但比罗尔认为,这一过程不会持续很长时间。因为油价下跌会使石油生产商考虑削减未来的投资,这将影响未来石油的供应量。其次,油价下跌也会影响美国、加拿大和巴西等新兴石油生产国的收益,利润减少或无利可图将导致其油气开发动力下滑,最终导致全球供给减少。

  比罗尔表示,油价维持在80美元/桶左右较为合理,既能使主要石油出口国有维持当前生产水平的动力,也对全球能源需求和世界经济增长有益。

  而经合组织的最新报告称,当前欧元区已成为世界经济的“大包袱”,日本经济在通缩泥潭里难以自拔,中国虽然仍能维持较高增速,但增速放缓已是各方共识。在此背景下,《华尔街日报》援引一些能源市场交易员和分析师的观点表示,国际原油产量供应过剩,原油价格年内将一路走低。只有爆发重大地缘政治冲突,或出现大规模减产行动,油价才会回升。

  本报华盛顿12月2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