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学者入选国家“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
新疆青年学者入选国家“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
亚心网讯 (文/图记者秦金俐)近日,36岁的陈峰入选国家“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自然科学类),同时获得170万元经费资助开展中亚树轮水文气候重建研究工作。陈峰与天山雪岭云杉“对话”10年,在还原天山山区气候历史方面做出了突出贡献。他也是自治区首位入选国家“万人计划”的青年学者。
陈峰是中国气象局乌鲁木齐沙漠气象研究所副所长、中国气象局树木年轮理化重点开放实验室主任。10年来,天山云杉是陈峰最亲密的“伙伴”。每年5月到10月,他都要去深山老林寻找百年以上的云杉、圆柏等采集树芯,其余时间则研究树芯上的年轮,据此分析重建当地气候的历史演变,为现在的气候和水文研究提供数据。
陈峰(左一)与同事们在研究云杉树芯样本
“树的年轮最能准确体现气候的变化。”陈峰说,在干旱半干旱地区,气候相对湿润的年份,树木生长得快,年轮会稍宽,反之年轮稍窄。云杉等针叶树种对气候的变化更敏感,而且百年以上树龄的比较多,无疑是记录气候最合适的“史官”。
2008年,陈峰研究生毕业,被天山上大片美丽的云杉所吸引,他放弃回家乡福建,选择来新疆:“我一直相信,我的事业就在这些树的年轮里。”
为采样穿行深山,曾与俩雪豹对峙
10年前,陈峰刚到沙漠气象研究所工作,就去了伊犁果子沟的深山里采样。长在越高处的树受人为影响越小,越适合取样。车开到山脚下,再雇当地老乡的马继续走,马也去不了的地方就只能徒步。
当时还很瘦弱的小伙子陈峰,背着装着电钻、睡袋、食物的大背包,在没有路的山上磕磕绊绊地往山顶上爬。“走不了多久就气喘吁吁,要坐下来休息一下。”他说,入春后,深山里还是很冷,寒冷加劳累让他几乎崩溃,他就给自己打气:“绝不能一开始就被困难打倒,否则理想怎么实现?”
他花了几个小时才爬上一座山顶,却发现这里的云杉树龄普遍偏小,不适合取样,只得下山再向另一座山头进发。翻山越岭地采样,对他来说很正常,“有时连爬一个星期的山才能找到合适的树取样”。
10年来爬过多少座山,陈峰已经记不清了,遇到的危险也数不胜数。有几次,他爬山时遇到下雨,泥土裹挟着石块滚落下来,与他擦肩而过,还堵住去路,他就把石头一块块搬开继续走。好容易找到一条上山小道,却被洪水淹没,他只好另辟道路。
有一次,陈峰去巴音布鲁克采样,在深山里遇到了两只雪豹,龇牙咧嘴地向他走来。双方对峙了一阵,雪豹走开了,他怦怦跳的心才平静下来,腿却发软挪不动步。这些年来,陈峰在山里与北山羊、蛇、狐狸等各类野生动物多次狭路相逢,所幸没有发生严重事故。有时,进入方圆数公里无人烟的深山,陈峰和同事们就支起帐篷凑合一夜。下不了山,就喝溪水吃馕填肚子。
几次出野外下来,以前那个皮肤白净的南方小伙子完全变了样,皮肤黝黑、身体健壮的他第一次回家乡把亲人们吓了一跳:“变化大得不敢认。”
读懂云杉“心语”,还原天山426年气候史
陈峰和同事每去一个地方,都需要采集20多棵树的树芯样本,上百年的云杉每棵取两个树芯,一共要取40多个样本。他介绍,取样是用钻头在树干上打眼直通到树芯,取出的样本比筷子略粗,对树的生长不会产生影响。
研究树芯样本也非常不容易,第一道关就是数年轮。一根小木条隐含着上百条甚至上千条轮纹,需要在显微镜下一条一条地数出来。在干旱的年份,树的生长季短,年轮就细,“有的跟头发丝一样细,稍一疏忽就漏掉了,数起来特别费功夫。”他说,数年轮必须精确无误,否则研究价值就大打折扣,无法与以前的研究相互印证。
“40个树芯,我们加班加点地数,要数半个月。”他说,每个年轮还要用专业仪器分割出来,有时候一个样本就要分割出几百份,计算出每一年的轮宽、灰度、密度、同位素等参数变化。他采集的样本树龄最大的达1300年,光数年轮就数了几天几夜。在搞研究的日子里,他的办公室经常通宵达旦亮着灯。
努力依次开花结果。因对云杉等针叶树种的研究渐有成效,陈峰在2011年获得北京大学谢义炳青年气象科技奖,2012年获自治区气象局第七届优秀中青年科技工作者一等奖,2013年获自治区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一等奖,2013年获中国气象学会第十五届涂长望青年气象科技奖一等奖。
在来到沙漠气象研究所的第6年,陈峰将对云杉的研究写成了《从树木年轮以及北大西洋和印度西太平洋的关系推断中亚西部天山426年的干旱历史》,这篇论文还原了天山山区426年的气候干湿情况变化,得出结论:20世纪以来,天山山区出现过4个偏干时段、5个偏湿时段,在20世纪末期出现了明显的变湿趋势,1917年是最近426年中最为干旱的一年。
凭着这项研究,陈峰获得了2014年度世界气象组织青年科学家研究奖,成为中国第8位获此殊荣的青年科学家。
对这次入选国家“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陈峰表现得很平静:“未来的路仍像爬山一样,需要一步一步地辛苦‘走’出来。我还要去爬更多更高的‘山’,时间很宝贵,我要做更多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