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辉煌60年】克拉玛依:幸福花开满油城

07.08.2015  13:36

    克拉玛依市夜景。

    7月30日傍晚,克拉玛依河畔凉风习习,绿草茵茵,令人陶醉:宽阔平静的河道上,一座座缀满灯珠的桥梁,好似弯弯的彩虹;波光粼粼的河面上,一艘艘画舫缓缓驶来,穿行于两岸楼宇之间;岸上的行人驻足欣赏,举起手机拍个不停;舫中的游人凭栏眺望,感受“城在水中立,船在城中行,人在画中游”的美景。

    97岁的“老石油”金连财,在女儿的陪伴下乘船逛油城,禁不住感叹:“真不敢想象,60年前,这里还是‘风吹石头跑’的戈壁滩;60年后,这里已成为一座现代化的城市。

    60年前,金大爷和战友们西出阳关来到克拉玛依,在戈壁荒漠上打下了第一口井。

    高高耸立的克拉玛依1号井,记录了那个伟大的时刻:1955年10月29日,克拉玛依1号井喷油,新中国第一座大油田诞生,从此揭开新疆石油工业发展的序幕。

    60年来,克拉玛依油田累计生产石油3.35亿吨,给国家和地方上缴税金高达1915亿元。

    2010年春天,第一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后,敢为天下先的克拉玛依人提出“打造世界石油城”的目标,到2030年实现城市转型,人们过上和谐、幸福、美满、富裕的现代文明、高品质生活。近期目标很明确:“十二五”期间,实现科学发展走在全国前列,全面建设经济强市、国际名市、品质之城、文明之城、安全之城、幸福之城,建成小康社会全国先进市。

    最让金大爷感到欣慰的是,他和第一代“老石油”艰苦奋斗建造的这座城市,已成为人们尽享天伦之乐的幸福之城。

    新疆日报讯(记者刘枫 江池摄影报道)

     “像是回到了温暖的家

    2010年,克拉玛依市委、政府提出打造世界石油城,投入数百亿元实施十大民生工程,将提高城市品质、改善居民生活条件作为第一要务。短短5年间,全市新建住宅37072套,人均住房面积达36平方米,住房环境得到彻底改善。

    夏日的黑油山老年社区,被成行成片的绿树鲜花包围,在老年人的乐园里,暖心的画面不时出现:一对老人手牵着手在林中漫步,一群老人正在广场上打太极,一位年轻的工作人员推着轮椅走来,轮椅上的老人一脸幸福。

    74岁的刘杏娟搀扶着老伴,来到花池旁乘凉,和记者聊了起来:“我是腰椎间盘突出,老伴又患老年痴呆症,在家里总担心老伴走丢,连觉都睡不好。儿女虽然工作忙但都很孝顺,可我不想拖累他们,就带着老伴来这儿了。在社区有人做饭洗衣,还有人帮着洗澡、剪指甲,像是回到了温暖的家。

    总投资5.7亿元的黑油山老年社区,规划面积21.81万平方米,全部建成后拥有1400张床位。2014年4月,一期工程建成投用,刘杏娟与155名老人成为第一批受益者。

    到2014年底,克拉玛依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达到45019人,占全市人口10%以上,提前进入老年社会。为解决“老有所养”的问题,该市已建成32个居家养老日托中心,为41800老人提供了日托服务。

    2014年10月的一天,家住克拉玛依天山街道的86岁老人曾学模又走丢了。每一次父亲走丢,女儿小曾都要发动周围亲戚朋友四处寻找。这一次,她想到父亲身上携带的“老年健康终端机”。别看这个设备不大,但作用可不小,能对独居、失能、空巢老人进行远程实时监控。

    情急之下,小曾拨通了“95081”家庭服务热线求助,很快客服人员通过“终端机”找到了老人。“现在有了‘数字管家’,老爸出门再也不用担心了!”小曾一脸轻松。

    从3年前起,克拉玛依在全疆率先展开“智能化居家养老”服务,通过智能化手段建立居家养老服务网络平台,实现对老年人衣、食、住、行、交通、就医、社交、购物等全方位数字化“管家式”电子服务。到目前,17978位老人享受到这项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