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进集体事迹
强化质量管理 齐心协力 确保二调工作全面完成
---新疆国土资源规划研究院先进事迹
历时两年多的自治区第二次土地调查工作即将圆满结束。回头看看我们的工作,应该说我们向国家和自治区递交了一份令人满意的答卷。成绩的取得是与国家及自治区的合理统筹安排密不可分的,更是与全区各地州县市国土资源管理部门以及所有作业单位、质量控制单位的全身心付出息息相关。回想起二调工作的每个日夜,总有一幕幕感人的情景浮现在眼前,令人不禁感慨万千。作为自治区第二次土地调查全程质量控制单位,自治区国土资源规划研究院全体工作人员在此次土地调查工作中,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一、组织得力,周密部署,保障二调顺利开展
自治区国土资源规划研究院承担着全疆土地调查的培训、技术指导和北疆片区全程质量检查工作,是此次二调工作的重要技术力量之一。作为主要技术支撑单位,必须有效地组织协调作业人员配合好自治区第二次土地调查领导小组办公室开展好工作,保证“第二次土地调查”工作任务的顺利开展和圆满完成,经规划研究院党总支研究决定,成立规划研究院“第二次土地调查办公室”临时机构;组建“第二次土地调查办公室”领导班子,设了一名专职党支部书记;在院“第二次土地调查办公室”临时机构设质量检查员;整合人力资源,对土地勘测所、地籍所、数字化所实行临时统一领导,统一管理,统一核算,以加强对“第二次土地调查工作”的领导。通过这一举措,一是充分发挥各类专业技术人员的整体优势和管理职能,进一步提高各专业所的整体综合生产能力,保证项目实施的完整性,实现管理专而精,防止扯皮推诿,进一步提高生产效率;二是加强政治思想工作,为一线工作人员提供生产后勤保障,逐步形成集体领导、分工负责、民主管理的良好局面;三是健全质量管理体系,优化内部结构,保证项目按时、保质、保量完成,进一步提高工作效率。二调工作对检查人员业务素质的要求非常严格。作为专业技术队伍,自治区国土资源规划研究院还承担着呼图壁县的二调任务,其工作强度可想而知。为此,自治区国土资源规划研究院抽调那些工作能力强、业务水平高、工作经验足的同志担任质检组组长,分六个质检组对北疆片区二调工作质量进行检查,有效保证了质检工作的质量和效率。自治区国土资源规划研究院还针对二调工作,专题研究部署,从宣传、技术、资金、督查等方方面面制定了有力措施,使规划院承担的北疆地区质检工作片区的二次土地调查工作,顺利开展。正是在这样强有力的组织领导以及周密安排部署下,自治区国土资源规划研究院承担的北疆片区第二次土地调查质量检查工作任务得以圆满完成,确保了我区二调工作成绩。
二、严格把关,求真务实,确保二调成果质量
第二次土地调查工作时间紧、任务重,如何既要确保工作进度,更要确保工作质量成为了摆在规划院面前的一道难题。为了规范全疆第二次土地调查数据库建设的内容、程序、方法及要求,保证数据库成果的质量。自治区国土资源规划研究院,对这次二调检查人员的业务素质及工作态度提出了非常严格的要求,强化了工作制度的建设,责任落实到人,哪个片区出了问题,哪个片区的负责人就必须全面负责。因此,各质检组在对各县矢量化的检查中,没有节假日,加班加点。因各县承担单位的作业员,地形测量知识比较薄弱,室内航片判读能力较差,所以在内业矢量化中漏绘、错绘、跑线的问题比较多,针对这些问题,办公室组织会议,对检查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了认真讨论,制定了计划。检查人员,一方面进行认真的检查,一方面对出现的问题提出反馈意见。耐心细致的把学到的测绘知识传授给他们。通过对南北疆各县市第二次土地调查工作的内外业检查,质量检查人员发现了不少问题,比如:工作方法不得当,过于依赖2004年完成的更新调查资料,对先进的正摄投影调查底图没有在室内进行认真的判读解译,更新调查成果与调查工作底图在室内没有认真分析套合解译,盲目的开展外业调查工作,造成了错绘、漏绘;外业调查工作底图的标绘方法不统一;忽视了自检、互检环节,使得调查成果的质量得不到保证等。自治区国土资源规划研究院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具体解决办法,从而有效保证了二调工作的质量。正是本着认真负责的态度和高度的历史责任感,自治区国土资源规划研究院质检人员在质量检查工作中,一丝不苟,耐心细致严格把关,绝不让不合格的成果上交国家,出色完成了二调质量检查任务。
三、攻坚克难,全力以赴,保证二调工作进度
第二次土地调查时间紧、任务重、技术含量高,调查的内容涵盖了有关土地的各类专项调查,工作量大大超过建国以来历次有关土地调查的工作总量。另外,由于新疆特殊的自然、政治等因素,自治区第二次土地调查面临外业调查区域广阔,时间短,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与地方数据汇总等一系列新的困难。自治区国土资源规划研究院除承担全区第二次土地调查工作任务外,还承担着全区国土资源规划、伊犁河谷土地整理项目、土地权属勘界、建设用地预审及报批等任务,完成第二次土地调查工作任务,其难度可想而知。首先,技术人员短缺问题就是横亘在自治区国土资源规划研究院面前的一个较大的障碍。自治区国土资源规划研究院面对困难没有退缩,在请示厅党组同意后,果断面向社会公开招聘专业技术人员。在经过了短暂的培训后,以张飞、石瑞年、孙博、田晶晶等为代表的一批新学员逐渐成熟了起来。他们不仅工作认真负责,同时能够虚心向老同志请教,并且充分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如饥似渴的学习研究二调工作相关文件及规范要求,在很短的时间里很快地投入了工作。在此次二调工作中,我们的正式职工更是充分发挥作用,不怕苦、不怕难,表现出了极高的无私奉献精神。2008年10月,我院技术骨干玛丽娜同志负责呼图壁县土地调查的技术指导,由于工作难度较大,工作一干就是一个多月。一天晚上玛丽娜实在想念自己年仅一岁半的小儿子,担心孩子会忘记了妈妈模样,于是就给家里打了个电话。以往她每次给家里打电话的时候,孩子一下就听出了他的声音,可是这次打电话的时候孩子好像没有听出来,她当时差点哭出来。真是可怜天下父母心呀!由于长期劳累,负责阿勒泰地区、塔城地区二调质检工作的米拉同志终于病倒了。可当她痊愈上班后,同事开玩笑问她尚在上幼儿园的小女儿妈妈病了她心不心疼时,孩子居然说:“我希望妈妈天天病。”同事非常诧异,问她怎么会希望妈妈生病呢,她委屈地说:“妈妈病了我就可以天天和妈妈在一起了¨¨¨”正是这些专业技术人员的付出和努力,自治区国土资源规划研究院才能取得这样的成绩。
四、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二调工作硕果累累
两年多来,自治区国土资源规划研究院先后投入50余人,参与自治区第二次土地的培训、技术调研、督查、底图的协调等大量工作。完成行政及技术管理人员、专业技术队伍、正景影像处理的培训三期培训工作,700余人。完成并上交呼图壁县第二次土地调查的农村土地调查任务成果。完成北疆片区39个县市的全程质量控制工作。利用DEM数据,完成全疆89个县市耕地坡度的制作,光栅文件的制作,及数据的下发工作。完成第二次土地调查数据库全疆兵地工作界线衔接工作。完成吐鲁番地区数据库建设的报告编写,数据库建设,成果图制作等工作。完成全区第二次土地调查成果汇总及上交任务。自治区国土资源规划研究院在此次土地调查工作中的卓越功勋有目共睹。
巴州国土资源勘测规划设计院先进事迹
2007年7月1日,全国开展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巴州国土资源勘测规划设计院在巴州国土资源局的正确领导和指引下,按照“强化经营理念,加强效能建设,提高服务能力,创新激励机制”的工作思路,创先争优,抢抓机遇,在第二次土地调查中勇于承担了巴州七个县的调查和全州汇总任务,调查面积达42.93万平方公里。为确保这项工作的顺利进行,在院领导的带领下全院干部职工发扬吃苦耐劳,艰苦奋斗,顽强拼搏的精神,通力合作,不辞辛苦,勇于创新,顺利通过自治区的检查验收,成果全部被评为优秀,自治区国土资源厅领导也给予了高度的评价。面对这来之不易的成绩,让我们又回忆起那一个个可歌可泣的故事。
风雨同舟,众志成城
巴州七个县的第二次土地调查工作从资料准备到成果提交历时近两年的时间,时间紧、任务重、难度大、精度要求高。任务就是命令,“二调任务就是我们的生命线,成功与否就决定着我们勘测规划设计院的明天”,院领导身先士卒,精心筹划安排,吃苦在前,尤其是全程质量控制组在跟踪检查到最初完成的若羌和且末县外业资料时,发现部分线状地物外业调绘精度不在允许范围内的现象,院领导惊闻此事,决心在保质量、赶进度的要求下,按照“责任追究到人,质量负责到底”的工作原则,做出了春节不休息,亲自带队赶赴且末和若羌纠正错误的决定,与时间进行赛跑,竭尽全力减小误差造成的工期延误。领导的身先士卒和对下属无微不至的关怀,都深深地感染和鼓舞着职工的工作热情,经过连续半个月的艰苦奋战,最终确保了后续五个县二调项目的顺利实施。
没有新郎的婚礼
“鸣炮、奏乐、新人入场……”,“为何只有新娘,新郎呢”?参加婚礼的宾客纷纷议论着。这是一场在哈密举行的婚礼,没有到场的新郎就是我院测绘科的汤学才,此时的汤学才却在远离婚礼现场的且末县。汤学才不但人长的帅,而且人如其名,毕业于新大水利系的他较有才气,准备结婚时,2007年全国开展了第二次土地调查,他与其他同事一样投入到了紧张的工作中,婚期就又变成了一场没有结局的马拉松一拖再拖,2010年元旦,两家老人商定,过春节放假时在女方家哈密给两个孩子把婚礼办了,新房准备好了,喜贴也都发下去了,就等鸣喜炮摆宴席了,没想到就在此时,又面临新的调查任务,任务就是命令,作为测绘人员汤学才立即找到领导提出取消已批准的婚假,院领导得知汤学才已推迟了几次结婚,而且这次的婚礼时间已确定,就劝他还是先回家结婚,但汤学才还是决定以工作为重,给家里人通了电话进行了解释,随后他与同事们一起赶赴若羌、且末县。农历大年初三婚礼如期进行了,而新郎汤学才却依然背着一壶水、带着馕,忙碌在“二调”野外的工作现场,于是就有了这场特殊的没有新郎的婚礼。
巴州的活地图
提起巴州国土资源勘测规划设计院的王家利,他工作了30多年,踏遍了巴州的每个角落,一年365天他就有200多天在八县一市进行实地测绘,同行们没有不佩服他的,都亲切的称他为巴州的活地图。初中毕业就参加工作的王家利,刻苦钻研业务,虚心拜老同事为师,没有专业知识的他,经常利用业余时间,了解和熟悉测绘技术技能,他就是靠着勤奋好学,不但自己掌握了专业技术还带出了一大批优秀的徒弟。“二调”期间,王家利主要负责轮台、尉犁县两个重点县的调查任务,面积大、难度大、工作量大。王家利不谈困难,他把人员划分了5个小组,亲自带队早上7点钟离开宿营地,带着一壶水、几袋咸菜、一个馕,每天步行20-30公里进行调查,晚上回到驻地匆匆忙忙吃点饭,就又投入到内业清绘工作中,平均每天只能睡上4个多小时。2009年春节前夕,王家利带领队伍完成了2个县的调查任务回到了库尔勒市,一睡就是一个星期。
“妈妈,相信您会原谅儿子的不孝”
孙成龙是新分配到设计院的大学生,白净的脸庞配上金丝边眼镜,显得文气、睿智,他幼年丧父,母亲拖着瘦弱多病的身体含辛茹苦地把他们兄弟四人拉扯大。孙成龙作为长子,时时牵挂着母亲。但面对繁重的“二调”工作任务,他很少回家,只能给母亲寄去生活费以表孝心,在电话中给母亲报个平安。2009年春节前夕,孙成龙的妈妈病危送往医院。此时的孙成龙正在且末、若羌县进行调查工作,弟弟妹妹不停的打电话告诉他妈妈病危的消息,这个不到三十岁的小伙子谁都没有告诉,只是咬紧了牙关,默默地继续完成他的工作,他知道自己走了,势必会影响工作进度,10多天后,孙成龙得到母亲病逝的消息,“妈妈,相信您会原谅儿子的不孝”,这个坚强的小伙子悲痛欲绝、放声大哭…。
妈妈心中永远的痛
“儿子,妈妈对不起你”,每当夜深人静时,赵雷英总是捧着儿子--奔奔的照片不停的诉说着她心中的痛。赵雷英的儿子奔奔是个人见人爱的孩子,在接到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任务时,奔奔只有一岁五个月,在此次的工作任务中,赵雷英主要负责是内业工作,内业矢量化工作常常忙到通宵,吃饭也是草草要个盒饭,照顾儿子的事就落在孩子的父亲身上,有时工作忙的赵雷英一连几天回不了家,丈夫只能带着小奔奔来办公室见见妈妈。小奔奔病了,感冒咳嗽,而忙碌的赵雷英依然是无暇顾及…,可爱的小奔奔就因为一次感冒咳嗽,打针时发生了严重的药物过敏反应,永远地离开了这个美好的世界,悲痛欲绝的赵雷英陷入到深深的自责中…。处理完儿子的后事,她忍受着常人难以忍受丧子之痛,擦干眼泪,把失去儿子的痛苦深深的埋藏在心底,继续投入到“二调”工作中。
多想吃到妈妈做的饭
“我们欠家里人太多了…”这句话是巴州国土资源勘测规划设计院女同志们的共同的内疚,外业的男同志顾不了家,同样在单位负责内业的女同志也照顾不了孩子、丈夫和老人。妩仁其美格、早热古里·吐尔逊、席元萍等都在设计院工作了20多年,加班加点对她们来说都是很正常的,在她们的孩子的眼里,妈妈不加班是不正常的,她们的孩子很小就自己热牛奶、泡方便面,拿着钱在外吃饭。“作为妻子和母亲我们都是不称职的,孩子想吃妈妈做的饭,我们却满足不了”她们经常感到愧对孩子。二调期间,经常一忙起来就干到凌晨2到4点,有时甚至是通宵几天,设计院的办公楼经常是灯火通明。妻子照顾不了家和孩子,她们的丈夫是很不理解的,但看到妻子们确实是为了工作而兢兢业业时,她们的丈夫从不理解到理解,有的丈夫做好了饭给妻子送到了单位,全力支持妻子的工作。
刻苦钻研 开拓进取
1998年10月,杨克全从部队转业到了设计院工作,在短短的时间内,他继承和发扬部队的光荣传统和优良的作风,刻苦钻研业务,开拓进取,从一个不懂专业的门外汉,一跃成为设计院的骨干力量,带领着测绘科的职工圆满的完成了“二调”外业调查任务。杨克全从部队转业到设计院后,可以说在专业上是个门外汉、外行人,但他对专业有一股刻苦钻研、开拓进取的敬业精神,他虚心向老同志请教,一边学习、一边工作,在工作中不断总结经验教训,充分利用时间,加班加点,在较短的时间内,就逐步了解和掌握了测绘业务。随着科技的发展,电脑数字化成图已成为设计院各项工作的基础,杨克全看到眼里,急在心里,他对自己定了个目标,一定要把数字化成图的各项理论知识及实际操作技能学会掌握,于是,他利用晚上时间报名参加计算机中级上岗培训班,通过学习计算机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从而使他为更好的学好数字化成图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从此,他充分利用点滴时间,查找数字化成图的有关资料,奋发学习,整天坐在电脑前进行操练,遇到不懂的问题,虚心向科室同事请教,在很短时间内学习了数字化成图的理论知识,掌握了其操作技能,为圆满完成“二调”任务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巴州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工作已圆满完成,院领导将继续带领全体职工,以饱满的精神状态,积极的工作态度投入到新的任务当中,为巴州的经济发展做出新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