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族儿子与哈萨克族父母的28年亲情(图)
当兵时期蔡茂平与父亲木哈达尔汉的合影。(翻拍照片)王梅 摄
蔡茂平夫妇结婚时与哈萨克族母亲的合影。(翻拍图片)王梅 摄
蔡茂平夫妇照顾父亲木哈达尔汉。王梅 摄
每个人都或多或少有一段难忘的经历和辛酸的故事,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十师北屯市党委党校任后勤科副科长的蔡茂平也不例外。他半岁失去父亲,一岁半母亲改嫁;九岁被继父狠心推给了爷爷奶奶;16岁被迫分家,独立生活;17岁在好心人的帮助下来到新疆当兵,然后复员,工作。
在十师北屯市党校工作20多年来,他对工作认真负责,对同事坦诚热情,是同事们心目中的热心肠,妻子眼里的好丈夫,女儿口中的好爸爸……更是哈萨克大叔木哈达尔汉心里的好儿子。
28年前的11月,蔡茂平从四川省远赴新疆富蕴县当兵。有一次,他因胃炎住进了阿勒泰市十六医院。同病房里的木哈达尔汉大叔因为脑震荡,只能平躺着,行动很不方便,家里人因为工作忙又不能常在身边照顾,蔡茂平主动承担起照顾大叔的任务,帮大叔翻身,给大叔打饭喂饭,扶他去卫生间,给他念报纸,用蹩脚的四川普通话和大叔聊天。
刚开始常常闹笑话,可没过几日,爷俩连说带比划越说越热乎不说还时常开怀大笑。当别人问及他俩的关系时,大叔就拉着蔡茂平的手用不太流利的哈萨克族语言笑呵呵说:“他是我儿子,解放军。”
十几天后,大叔的家人来接他出院。临走时,大叔紧紧的抱着小蔡说:“我的孩子,谢谢你。”木哈达尔汉大叔出院了,蔡茂平以为永远都不会再与他见面了,令他难以置信的是:一星期后,大叔大妈在女儿的陪同下带着营养品来看他了,一进门就一个劲儿地询问他的病情。出院那天,大叔又亲自到医院地接他去家里做客。
闲谈中,大叔知道了小蔡的身世,看到眼前这个吃了很多苦头还依然老实乐观的孩子,大叔激动不已,含泪地说:“孩子,做我们的儿子吧,我们给你一个完整的家”。看着大叔热切的目光,大妈慈爱的微笑,一向坚强的蔡茂平放声大哭,那天起,他有了干爸和干妈。
回到部队后,蔡茂平经常收到干爸的来信,收到干妈特意留给他的奶疙瘩、红枣、方块糖……他心里充满了温暖,总想着如何报答收留他的部队,真心关怀他的干爸干妈。在部队里,蔡茂平浑身好似有使不完的劲,脏活累活他都干,从没想过要偷懒;四年来,他荣获一次三等功,五次先进个人,并且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他深深爱上了新疆,和干爸干妈一家也有了一份难舍的真情。
1991年的11月,蔡茂平从部队复原并选择留下。在干爸干妈的鼓励和支持下,9年的时间里,他上完了职业技术学校、中专、大专、本科。一路走来,他自己都记不清是什么时候不叫干爸干妈而叫爸、妈了。正式工作后的第一份工资,他给爸、妈买了一对情侣表,给两个妹妹买了毛衣。因为尊重和信赖,蔡茂平在工作、生活中无论遇到什么事都主动与爸、妈们商量。在2000年的婚礼上,他以汉族的礼节给爸、妈行跪拜礼,父母以哈萨克族礼节亲吻了他们。那一刻,所有人都深深的感受到了那份浓得像蜜一样的亲情。
2008年开春,妈妈查出患了骨髓瘤。知道这个事后,小蔡伤心极了,一有空就陪在妈妈身边,为减轻一点妈妈的疼痛,他买来按摩书,学着给妈妈做穴位按摩。妈妈却总是心疼他说:不按了不按了别累着了,看到你来呀就不疼了。却悄悄转身擦拭额头因疼痛渗出的汗珠,他看在眼里疼在心中……
蔡茂平至今还清晰的记得,2012年冬天,妈妈临终前用颤抖的手拉着他,拉着自己丈夫的手说:“照顾好我们的儿子。”
妈妈走了,蔡茂平以儿子的身份参加了葬礼,当阿訇第一个介绍他时,到场的无论是哈萨克族亲戚还是汉族朋友都为他竖起了大拇指。
谁曾想,一个月后,爸爸查出患了慢性淋巴癌。他担心爸爸心里承受不住,立刻向单位请了假,带爸爸直接去了乌鲁木齐市二医院。白细胞太高了,需要立即控制,为了配合医生,爸爸的每一次输液时间,每一次吃药,喝水量,能吃什么,吃了多少他都认真记录;半夜里只要爸爸一有动静,趴在床头的他立刻查看,直到爸爸安静地睡去……
住院第七天,爸爸再次高烧不止,反弹现象很特别,32个小时,他没合眼没吃一口饭,直到医生说:“放心吧,病情稳定了。”他的眼泪瞬间奔涌而出。
在蔡茂平的悉心照顾下,爸爸的身体逐渐好起来,人胖了,脸色红润了。爸爸在外地工作的亲女儿加娜尔说,有哥哥照顾爸爸,我100个放心!如今,回家看爷爷,蔡茂平的女儿最体贴,给爷爷剥桔子、洗苹果、讲故事、换药,忙的不亦乐乎,临走还总不忘叮嘱爷爷:“平时我们不在家,你要乖乖吃药哦。”爷爷亲热的搂着孙女高兴的说:“不走了吧,你们一回来啊我的病就好了。”
28年了,蔡茂平依然保存着爸爸写给他的31封信,妈妈给他买的第一双棉皮鞋,他的心里有28个温馨的春节,他的脑海里依然回荡着爸爸的叮嘱妈妈的关爱。2015年6月,蔡茂平获得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称号。
面对荣誉,蔡茂平说,能留在兵团,我是幸运的;能成为哈萨克族爸爸妈妈的儿子,我更是幸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