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货争议之后的“信任危局”
新疆日报网讯 一份名为《关于对阿里巴巴集团进行行政指导工作情况的白皮书》,令阿里巴巴市值一个交易日蒸发687亿人民币,马云的内地首富位置也受到了动摇。国家工商总局本周初发布的白皮书直指,阿里系网络交易平台存在主体准入把关不严、对商品信息审查不力、销售行为管理混乱等5大突出问题。而阿里则出人意料地对此予以强烈反弹,并“决定向国家工商局正式投诉”,此事产生的争议成为各界关注焦点。
我们尚不能预计阿里挑起的这场与工商总局的PK剧情还能如何发展,但可以预见的是,阿里在未来有可能面临来自海外投资者的集体诉讼。
更重要的是,从“野蛮生长”的创业型公司到如今“独霸一方”的上市电商,辉煌背后,持续存在的“售假”和“店小二腐败”等问题,作为“标杆企业”的阿里如果没有可见的、实质性、体系性的改善和推进,如何留住消费者?又如何留住对“诚信”敏感的海外投资者?
不可否认,淘宝确实给广大网民购物带来了方便,但是淘宝上假货泛滥也是大家公认的事实。假货和知识产权是淘宝的软肋,马云深知这一点。但是说“假货是所有商业模式发展的硬伤,假货不是淘宝造成的。但淘宝注定要背负这种委屈,这种责任”,这样的“委屈”着实让很多网友、淘宝买家甚至卖家无法认同。在他们眼中,虽然淘宝并不直接生产假货,但作为交易平台也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
工商总局在报告里也指出,阿里巴巴集团对阿里系网络交易平台存在的违法经营行为,长期没有引起足够重视,长期未能采取有效措施予以治理,以致养痈成患,不仅使自身面临成立以来的最大诚信危机,也对其他网络经营者依法合规开展经营活动产生不良示范影响。
而对于海外投资者而言,如果看到现实的阿里并非如当初描述的那般美好,“离开”或许是迟早的事。
这里有一组数据,2001年到2010年有42家中国赴美上市的公司,涉嫌91起违法违规的案件,在这91起案件中最多的就是虚假陈述,未按照规定提供财务报表行为,IPO文件造假,内部交易,操控失常等等。这些行为在美国可能造成集体诉讼、停牌或者被强制退市。
集体诉讼是在美国资本市场上发生最频繁的一个风险,如果一家上市公司信息披露有遗漏或披露失实,披露误导信息都有可能被起诉。
一位熟悉海外上市公司的人士就指出,诉讼中两个要件是重要的考量,一是所带来的股东权益的损失,一是是否知情隐瞒重要事项。对于工商总局去年7月这一项监管调查,阿里巴巴否认自己向投资者隐瞒任何信息,说是在IPO之后才了解到“白皮书”的事。而有意思的是,其在去年9月15日提交的最后一份招股说明书中也警告指出,中国存在“复杂和发展中的”监管体系,公司可能遭遇“指控和诉讼,说我们市场中出售的产品是盗版、假冒或非法的”。
不过,我们也看到了阿里的一些努力。据悉,过去两年淘宝投入了1.6亿美元从旗下售货网站杜绝假冒产品,雇用了一支超过2000人的消费者保障及打假专职团队,还招募了5400余人的志愿者队伍,在旗下网站上查找假货。淘宝网1月28日又宣布,即时成立由300人组成的“打假特战营”。而如何去挽回被消耗的“信任”仍是这场假货争议之后阿里长期要面对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