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腾族”李方瞄准网络租车生意
许多创业的人,都具有同一个特征,那就是能不断去尝试新的事物,用俗话说,就是爱“倒腾”。“倒腾族”总是能想出新点子并积极地去实践,即使摔倒了也不灰心,很快又能活力四射地投入到另一项工作中。今年26岁的李方就是这样一个人。
11月25日晚上,天下着雪。记者在乌鲁木齐市见到李方的时候,他只贴身穿了一件薄薄的衬衫加一件外套。喜欢健身运动的他,很有一股“倒腾劲”,一说到创业“浑身都觉得有力量”。
“倒腾族”点子多
李方是一个想法特别多的人,用他自己的话说:“老爱胡思乱想,点子多。”
2006年,李方考上新疆师范大学,读英语专业。那时,他一边上着学,一边就想着“做点什么事情”。琢磨了很久,李方看准了小小的“名片”——人们大多交换纸质名片,为何不能做一个多功能的电子“名片夹”?不久,他设计了一个“手持式多媒体名片夹”的框架,并且还取得了专利初审合格通知书。后来,他又发现一个能“倒腾”一下的事,很多餐厅都是人工点餐,如果开发一个网络的全程点餐系统,岂不是既方便又快捷?于是,他又开始研究起来,后来,他的点餐系统也通过了专利初审。但开发一个新产品哪是简单的事?因为资金和经验都不够,李方这两项纸上的“产品”终究没有付诸生产。
经过这两次尝试,李方很快又琢磨出了新点子。大三那年,在为两个“产品”申请专利的过程中,李方发现,那时新疆每年有3000多个实用新型专利获批。实用新型专利通常是一些创造性和技术水平较低的发明,但其优势是非常实用。这又给李方提供了“倒腾一下”的动力:既然这些专利的实用价值很高,那么使用面一定很广,如果能开发一个网络平台,让专利交易都在平台上进行,岂不更好?李方觉得这个事儿值得一做。一直对网络很有兴趣的他立即开始行动,筹划着做一个区域性的专利交易平台。最终,因为意外的原因,李方在大学的第一份“事业”也就随之中断了。
辞了工作去“租车”
毕业后,李方进入了一家国有担保公司。在担保公司工作的三年间,他的收入从每年四万元涨到六万多元,后来每年能收入十万元以上。
工作看起来还不错,但创业的想法却一直在李方的脑子里闪现着。“三年中几乎每年都要经历一番‘思想斗争’。”到底是继续工作还是去创业?到了今年,创业的想法越来越清晰,李方准备辞职创业。在与记者的交谈中,李方这样形容辞职前的状态:“着急,特别着急,感觉有劲使不出。”
在担保公司工作期间,爱“倒腾”的李方也没闲着。去年10月份,他和几个同伴在昌吉开了一家酒吧,生意还不错。最终,酒吧经营不到一年时间也关闭了。其间,李方还曾经计划开一家网店。今年7月,李方终于决定辞去干了整整三年的工作,重新创业。
李方说,在担保公司干的时候,隔三差五要出差,用车很不方便,后来经过一番了解,他渐渐觉得“租车生意”是个机会。一直看好网络生意的李方,这次自然也不例外:不做传统模式的租车,而是要搭建一个P2P(即点对点,伙伴对伙伴)在线租车平台。
这几年,内地的租车市场刮起一股“新风”:互联网租车日渐兴起。一方面,随着城市的私家车保有量越来越高,被“闲置”的私家车也多了不少,而私家车“买得起养不起”也让很多人头疼,另一方面,租车的人却越来越多,可租车辆供不应求。于是,很多人看上了“互联网租车”的生意:搭建线上租车平台,把别人的车租出去!闲置私家车的车主通过注册加盟,将车出租给有需要的人,这样不仅有效利用了车辆,私家车主还能得到一定收入。
李方准备“倒腾”的就是这个生意。辞了工作后,李方回到了昌吉,开始筹备租车公司。租了一间办公室后,紧接着在7月份注册了“滴滴租车服务有限公司”。李方的事业进入了初创阶段,跑手续、建立业务流程、组建团队、搭建平台,每一项工作都不能马虎。李方说,经过几个月的努力,前期工作已经完成,现在租车平台正在搭建中。
查看“滴滴租车”微信公众号,新的租车模式一目了然。李方说,目前公司的业务流程已经建立起来,正在进行前期推广。等到平台搭建完成,“滴滴”这辆车也就可以上路了。
这次李方能否成功?拭目以待吧。(记者王兴瑞热依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