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新疆作家刘亮程和他的菜籽沟艺术家村落
新疆日报讯(记者贾春霞报道)11月6日,记者来到在新疆博格达山脉北麓的木垒哈萨克自治县英格堡乡菜籽沟村。这个长年默默沉寂在山中的村落,2014年以来,因文化的力量,一下子出现在大家的视野当中,吸引了一批又一批疆内外文化名人驻足、创作。
提起菜籽沟,刘亮程是个绕不开的话题。在《一个人的村庄》里,这位新疆作家用文字挽留了很多东西,文中的黄沙梁村成了文化意义上的村落,被读者认为是人类灵魂的家园。如今,这个纸上的乡村世界终于有机会在新疆这片土地上真实地复原,那就是他在2013年冬天一次采风中无意发现的菜籽沟。
离乌鲁木齐市大约300公里的菜籽沟村,古朴、悠远、深掩于闹市之外。这里生活的主体人群是自明朝始迁入的汉族,村庄的建筑从清代、民国延续到上个世纪末,其建筑形式多为廊房建筑,从最早的干打垒土墙,到土块墙,再到砖基土坯房,相当于一个活态的西域汉民族生活居住的文化博物馆。而且这个村子到现在还保留着马牛拉犁的传统耕作方式,作为文学家的他立刻看出了这个村子非同凡响的文化价值。
“在新疆,旧村庄也几乎消失殆尽,但菜籽沟将农耕文化体现得淋漓尽致。实在太难得了。”刘亮程说。
令他震撼的还有,这个原来有400多户人家的菜籽沟,现在只剩一百多户人家,而且大都是五六十岁的老人。许多老房子空了,有些农民只用很少的钱就把一院房子卖给别人,不久,买去的人会把整个房子拆了,再把房子的木头卖了。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乡村文化处在衰败的边缘,作为我个人,从内心里需要一个乡村。那些曾经安顿过我们的祖先的精神和身体的乡村,依然能安顿我的心灵,所以不能让它们消失掉。”刘亮程说,“我们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抢救性地收购那些即将被拆掉的空院子和老房子。我跟当地部门提议收购那些老房子,在这里建起一个艺术家村落。”
作家的倡议得到了新疆木垒哈萨克自治县政府的大力支持。近年来,该县非常重视文化的投入和发展。县委书记王志华认为,一个地方,经济发展得再快再好,如果没有滋养心灵的文化,再快的发展都会失去意义。县里为刘亮程建艺术家村落很快落实了相关政策。就这样,几十套老房子避免了被拆除的命运,成为艺术家眼中的珍品。当地农民说,刘亮程要是不来,两年后这里就该拆完了。因为许多家庭孩子外出打工,剩下的老人也跟着儿女进城了,这些老院子就都会被廉价卖掉。
刘亮程无意而及时的进入,挽救了这个村庄。
对这个村庄,刘亮程的经营思路是先保护,让这些历经百年好不容易保留下来的老院子老宅子能够更好地延续下去。他说:“我可能没有能力使这个村庄有多大变化,但我有能力让这个村庄不变化。”
之后,刘亮程给这里起了一个新的名字,叫“菜籽沟艺术家村落”。他通过自己的工作室收购了几十个空置的农家院出售给艺术家当工作室。这样既保存了这个村庄的原有风貌,又给古老的村庄注入了新的文化内涵和新的活力。如今,菜籽沟艺术家村落已初具规模,有玉雕大师、设计师、作家、画家等艺术家入住其中,并在这里建起了工作室。
几十位各门类的艺术家在菜籽沟落户,给菜籽沟带来生活观念和生活方式上全新的变化。不仅如此,2014年以来,村民因为艺术家进来而回流就业获得的收入就有上百万元。艺术家们还从外面引进新的农作物品种,帮助村民增收致富,让他们的生活更加丰富有趣。
在菜籽沟艺术家工作室里,记者见到了来自北京798艺术区工作的职业画家田宝珍。她来这里作画已经一周时间了。提起菜籽沟,她赞不绝口:“真是太美了,在这里,每天呼吸着新鲜的空气,推开窗户就能看到远山、牛羊、麦田,这里是创作的天堂。我把在菜籽沟生活工作的图片发到网上,一些朋友看了纷纷表示也要来这里。”
不仅是自然风光独特,这里淳朴的民风也让画家沉醉其中。有时村民会热情地邀请田宝珍去他们家里吃饭,而她也会请附近村民来工作室喝茶,同时讲一些在北京的见闻,开阔村民们的视野。
值得一提的是,刘亮程工作室还收购了村中一个占地70亩的一所旧学校,在这里建立了木垒书院,这是新疆第一个建在村里的国学书院。走进去,只见松柏苍翠,位于左边的书院正在装修中。书院于明年5月份正式开业,目的是做一些培养作家和进行学术交流的工作。刘亮程说:“国学书院到菜籽沟落户,就是把作家还给了村庄,还给了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