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援疆医生高原救治塔吉克民族兄弟
病人亲属紧紧握住刘党奇医生的手说:“谢谢你,谢谢你!”
事情还得从前一天说起。3月8日,驻扎在伽师的佛山援疆工作队接到了来自广东省对口支援新疆工作前线指挥部打来的紧急电话,要求派出医生,尽快赶往360公里外的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抢救一名脑出血的危重病人。
原来,驻塔县医院的三位深圳市援疆医生几天前接诊了一位脑出血病人,并诊断为左侧基底节区脑出血,经过几天的保守治疗后不见好转,病人已处于昏迷状态,若不及时进行手术消除脑部血肿,生命危在旦夕。而塔县医院条件十分有限,从未开展过脑外科手术,三位深圳医生也不是学这一科的,对此束手无策,只能向省前指求援。而在整个广东前往喀什援疆的医生中,唯一一名神经外科专家、来自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的刘党奇副主任医师,刚到伽师县人民医院任职一周左右。
病情就是命令!一场跨区域协助救援就此展开。接到工作队的指令后,刘党奇马上和他的助手张海生连夜准备。工作队还增派了另一名来自佛山乐从医院临床经验丰富的眼科副主任医生陈亚民,一同前往协助。因塔县地处与塔吉克斯坦、阿富汗、巴基斯坦三国接壤的边境地区,需要办理边防证等,3位医生及司机9日上午办完相关手续,已经临近中午,来不及吃午饭就匆匆出发了。
塔县位于帕米尔高原之东、昆仑山之西,是一片千峰万壑相隔的洁净世界。这里地广人稀,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汽车离开伽师后,就开始不停地向上攀登,途中经过海拔4200米的垭口,道路两旁冰雪覆盖,气温骤降到零下13度。刘党奇等几位医生之前从未到过这么高海拔的地方,高原反应不期而至,走几步就感觉气喘如牛。
前往塔县救援途中,要翻越4200米海拔的高山
经过5个多小时的长途跋涉,三位医生于下午四点多到达塔县医院。刘党奇将血氧测试仪夹到自己手指上一看,血氧浓度只有89%,远低于97%的正常水平,处于缺氧状态。但是,看到患者家属急切的眼神,医生们顾不上休息和吃东西,只是简单地喝点牛奶,就马上投入抢救和术前准备。
“一走进手术室,我的心都凉了!”刘党奇说:塔县医院的医疗条件比想象的要差,可以说是“要什么没什么”。整个医院只有普通外科和内科,手术室就三位麻醉医生和两个护士,并且从来没有做过脑外科的麻醉,麻醉医生甚至要一边翻查资料一边做麻醉。所以,整个手术准备过程不太顺利。
病情危急,手术必须连夜进行。塔县第一例脑外科手术,就在条件简陋的情况下展开了。刘党奇在患者头部钻了个孔,进行了脑内血肿部分清除和穿剌引流。经过三个小时的手术,清除了颅内瘀血,使血压得到控制。由于争取了时间,一个生命被从死亡线上抢救了回来。
刘党奇、陈亚明等正在为脑出血的塔吉克族病人做手术
手术结束已是深夜一点,由于是第一次上到这么高海拔的地方做手术,几位医生感觉整个人都散了架。刘党奇再次测了一下自己的血氧浓度,降到了只有84%,处于严重的外周性缺氧状态。尽管手术还算顺利,但他悬着的一颗心仍然不能放下。凭借多年的脑外科临床经验,他知道这一病症的危险性,后续的观察和治疗稍有不慎,病情仍有反复的可能,而塔县医院的条件难以保证。经过他反复做患者家属的工作,说服了他们将病人于第二天转往喀什地区医院,进行后续的针对性治疗。刘党奇说:“患者要完全恢复,至少需要几个月的时间。这期间,什么情况都有可能发生,大意不得。”
第二天凌晨,刘党奇等人8点就起床了,由于时差关系,此时的塔县还处于夜晚,当地是上午11点才上班。刘党奇起床后的第一件事,是步行到医院看望术后病人,交代护理细节。安排妥当后,他们一行来不及吃早饭,趁着黑夜往回赶,因为当天在伽师还有下一台手术等着他!
80后的年轻医生刘党奇到伽师担任援疆医生才短短半个来月,已经做了一台严重脑外伤手术和6台脑出血手术。仅在3月2日晚上,他在伽师县人民医院就顺利完成了2例高血压脑出血的内镜微创手术,在该院属于首例。以往这类病例都需要转送喀什地区医院治疗,但由于路途遥远颠簸,救治成功率较低。
“经过这几年佛山持续不断的医疗援建,现在伽师医院的医疗条件已经相当不错。”刘党奇说,在接下来一年半的援疆时间内,他的最大心愿就是带出一两个当地的神经外科业务骨干,让伽师的脑外科患者能在当地就得到较好的诊疗。
多年来,由佛山派出的一批又一批医疗专家,在南疆救助当地群众,弘扬大爱无疆的佛医精神,留下了诸多可歌可泣的动人故事。同时,佛山援疆工作队还持续不断协助改善当地医疗条件,精心培养当地医疗骨干,解决群众看病难的问题,谱写了一曲民族团结的赞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