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碳经济蓝皮书:碳交易不限制企业发展

09.02.2017  23:41

  不久前,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与日本名古屋大学共同创办的国际低碳经济研究所联合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发布《低碳经济蓝皮书:中国低碳经济发展报告(2016)》提出,《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巴黎协议》的达成,标志着全球气候治理开启崭新的格局,也对全球可持续发展的方向和低碳经济的发展发出了明确的信号,为未来节能减排、清洁和可再生能源行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而需要指出的是,碳排放权交易并不限制企业发展,碳排放权交易并不鼓励“花钱买配额完成任务”。

  全球气候治理新格局

  据低碳经济蓝皮书分析,气候变化科学研究的进展、主要排放大国的合作与积极推动、谈判机制和协议内容创新以及中国的积极贡献等是协议得以通过的关键因素。中国在本次气候变化谈判中的深度参与和适度引领是中国参与并塑造全球治理的又一成功案例。煤炭行业的清洁生产和减排、清洁和可再生能源的发展、碳排放交易市场的建设、国际环境谈判成果和国际贸易投资谈判的有机配合等是中国在气候变化治理中履约和实现国内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关键内容。

  业内人士指出,目前,全球范围内的气候变化、生态环境恶化和资源能源供应紧张态势未能扭转,给全球可持续发展带来严峻挑战。第五次IPCC评估报告显示,如不采取行动,全球变暖将超过4℃,远高于国际社会普遍接受的2℃升温目标。同时,全球范围内的水资源污染和短缺、自然灾害频发、大气污染等问题依旧严峻,急需推动各国和社会舆论形成应对气候变化和保护生态环境的共识。

  中国工业增加值近1/10为自然资源消耗和碳损失成本

  Atkinson、Hamilton和Pearce等提出的包含资源和环境成本在内的社会核算矩阵主要关注资源短缺和碳排放,不考虑其他污染排放成本。

  世界银行基于这一社会核算矩阵框架,利用真实国民经济核算重新定义和衡量国民福利。正式的真实储蓄模型是由Kunte等提出的。与系统的绿色国民经济核算相比较,世界银行设计的真实储蓄核算以及经调整的简化净储蓄更实用。利用自然资源开发和采购获得的租金,可以衡量自然资本损失。蓝皮书课题组通过进一步发展世界银行的真实储蓄方法,计算了工业行业的自然资本损失。

  利用中国的投入—产出表及其延长表追溯最终消费,重新计算了中国工业行业的增加值、资本形成、资本存量等相关的要素。最终通过对资本产出弹性进行调整,重新估计了中国工业各行业的生产率。结果表明,在过去20年间,中国主要的工业部门存在着显著的自然资本损失,带来了平均10%的名义增加值损失,对其生产率的影响非常显著,在1995年—2010年导致了约3%的全要素生产率增长放缓。

  因资源消费导致的绿色GDP表现最好的是北京和上海

  绿色GDP(中国绿色国民经济核算),是指从传统GDP中扣除自然资源耗减成本和环境退化成本的核算体系,能够更为真实地衡量经济发展成果。

  比如2001年—2012年,中国各地区经济发展与能源碳排放的脱钩水平最好的是北京市,其次是上海市,国际低碳经济研究所副所长王波表示,这与北京、上海近十年来产业结构不断调整,服务业、资金、技术密集型行业比重不断增大,重工业比重不断下降有关。而西部地区能否完成“十三五”的减排指标,有关专家认为目前还不能得出结论,这与各省的产业政策、经济发展目标相关。

  碳排放权交易并不限制企业发展

  碳排放权交易是一种市场机制,是应对气候变化的工具和手段之一,完成中国政府承诺的2020年碳排放强度下降目标,需要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

  在碳排放权交易机制下,企业可通过三种方式实现减排目标:一是降低产量;二是采用新技术;三是在市场上购入配额或中国经核证的减排量(CCER)等其他抵消品种,来缓解自身所受的约束。第一种方式是企业为完成减排目标采用的最为消极的应对方式,不仅会损害企业利益,也未体现节能减碳的实际意义,而采用第二种和第三种则会激励清洁技术的发展,对低碳经济的实现具有长期的价值。因为碳排放权交易的主要目的一方面是为了引导资金进入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企业可通过碳金融手段盘活碳资产用于日常的生产经营管理;另一方面,企业通过自身的低碳发展和节能技术改造,可实现配额的盈余或产生可用以抵消的自愿减排量,企业通过配额或减排量的出售获得经济效益,以此来进一步引导和鼓励企业开展更多的减排和技改的项目,推进企业的绿色低碳发展。

  碳排放权交易并不鼓励“花钱买配额完成任务

  盈利指标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主要因素,对于一些生产技术已经比较先进、节能技改空间相对较小的企业而言,通过技术手段实现减排会给企业增加巨大的成本,因此,可以理解其为“花钱买配额完成任务”,但是,此种选择也体现了企业发展模式上存在的短视和误区。

  碳排放权交易旨在通过市场手段倒逼企业采用引用先进生产技术、调整生产结构、利用新能源等途径实现节能减排和低碳发展,同时,企业也可通过国家温室气体自愿减排项目,如碳汇林和可再生能源利用等CCER项目来抵偿企业的部分排放,达到减少排放压力的目的。

  二级市场作为碳市场制度体系建设核心应给更多重视

  中国已开展碳交易试点并计划在2017年建立全国统一的碳交易市场,这是用市场的力量代替行政管制来解决温室气体减排的重大创举。

  二级市场运行好坏直接关系碳交易体系的成败。碳交易体系复杂,包含了配额分配、市场交易、排放报告与核查、抵消、监督管理等环节,二级市场是碳交易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碳交易体系的核心,是一级市场存在的基础,没有二级市场的定价机制,一级市场定价的合理性将无法检验,金融市场碳资产的金融属性将无法发挥,企业的减排行为也将无法激励,一级市场终将成为向碳税过渡的工具。二级市场在优化资源配置、形成激励机制、引导社会投资、开展金融创新、化解体系风险、纠偏政策制度、实现信息公开和增强国际定价等方面发挥着重大作用。

(来源:中国财经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