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节电模式背离设计初衷

25.05.2015  13:43
          传统路灯对于电网电压的依赖性很大,有时会产生光污染。比如,上半夜城市用电量大的时候,电压较低路灯亮度不够,而在下半夜,居民用电量减少后电压升高,路灯反而更亮了,这就导致了电力资源的浪费。
          “光污染除了浪费外,还会影响到人们的生活。”市城市公共照明监管中心副主任石景安说,现在城市的主干道路幅较宽,多使用双臂灯或单臂灯,而下半夜,车辆稀少,照明要求可以适当降低。
          住在河滩路和外环路临街的居民就曾投诉,因为路灯下半夜光照太强,影响了沿线居民的睡眠。
          石景安介绍,节电柜保证了电流输出功率的恒定,不会受电网电压的影响。而该模式是根据一条道路交通流量的高峰和低谷,分时段自动调节路灯亮度,既节能又不会影响市民生活。
          据悉,目前照明节电措施分“管理节电”“新技术”“新光源”三种方式。
          传统节电包括半夜灯、隔盏灯等方式,而那种不考虑实际照明只需求“节能”的措施,为城市的治安管理以及夜间交通安全留下了极大的隐患,显然背离了规划和设置城市路灯系统的初衷。
          再加上不同断电压波动幅会增加电、热的转换比值,使灯具的用电效率下降,造成电能浪费。还会导致灯的寿命短,需要频繁维修和更换灯具,增加维护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