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伊犁援疆医生刘卫平:打造团队造福患者
帮带医疗专家就像播种者,在解放军第十一医院内撒下了一颗颗充满爱与力量的种子。如今,解放军第十一医院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是对帮带医疗专家工作的最好佐证。这其中,作为帮带医疗专家典型代表的刘卫平,不仅与河谷各族人民结下了深厚的友谊,而且还以自己的模范行动,实践了一名共产党员的誓言。
转眼间援疆已近两个月,从秋入冬、从陌生到熟悉,在伊犁这片广阔而神奇的土地上,帮带医疗专家刘卫平付出了汗水、收获了喜悦,用自己的勤劳与智慧,在西部边疆书写了人生历程中的宝贵一页。
突破技术填补空白
刘卫平究竟擅长什么样的专业技术?他的专业技术究竟有何成就?为何会对伊犁的同行医生以及患者具有如此大的影响力?我们来看看他帮带医疗专家的学习、进修经历自然就会明白。
刘卫平,西京医院神经外科副主任,教授、主任医师、博(硕)士生导师,医学博士,从事神经外科工作已27年,研究方向为颅底神经外科、神经内窥镜手术及中枢神经再生与修复研究。1998年、1999年及2001年,刘卫平先后到日本大阪大学、藤田保健医科大学、福井医科大学学习颅底神经外科及神经内窥镜手术;2000年至2001年,在日本国立香川医科大学留学;2010年,在美国UPMC(匹兹堡大学医学中心)学习内窥镜颅底外科手术;2013年,赴德国埃朗根大学垂体瘤中心参加手术课程班学习,并于今年再赴德国图宾根大学学习脊柱内镜手术。多年来,刘卫平在神经外科临床疾病的诊治上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每年门诊诊疗病人6000余例、收治病人1000余例、做手术700余例。
据了解,传统脑垂体瘤切除手术需采取经颅入路,不仅创伤大、耗时长,而且并发症较多。现如今,帮带医疗专家刘卫平联合解放军第十一医院神经外科高新疆主任、赵军副主任率先在医院开展了“神经内镜下经鼻蝶入路手术”,切除鞍区垂体腺瘤。该手术操作采用不同视角的观察镜伸入鞍内观察,减少肿瘤遗漏的发生率,并对鞍区内肿瘤在内镜的直视下切除,手术只需要短短30分钟即可完成。
“神经内镜下经鼻蝶入路手术”在解放军第十一医院的成功开展,不仅标志着该院神经外科在微创领域实现了新的技术突破,也意味着伊犁河谷的内镜微创手术迅速跃上了一个更高的台阶。
传道授业创新科研
在踏上伊犁河谷的这片热土,即将开始援疆的工作和生活时,刘卫平心中充满着无比的期待。他在日记中写道:“我会牢记自己的使命,视伊犁为我的第二故乡,努力克服生活、工作、语言上的困难,在有限的时间里,把我所擅长的专业技术传授给解放军第十一医院的同行们,把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的前沿技术和先进治疗理念带到伊犁河谷,为塞外江南各族人民的健康事业做点实事。”
来到解放军第十一医院神经外科后,刘卫平立即与科室的医师、护士谈话沟通,对医院和科室的现状进行了全面细致的调查。当了解到该院内镜微创技术相对薄弱后,刘卫平十分着急。援疆时间有限,是等条件全部具备了之后再开展工作,还是没有条件创造条件迎难而上呢?此时的刘卫平没有犹豫,他凭借着丰富的理论知识、扎实的基本功和熟练的手术技巧,很快将神经内镜下经鼻蝶入路微创切除垂体腺瘤术成功引入了该院。
10月15日,解放军第十一医院神经外科成功为一名72岁的老年患者开展了伊犁州第一例神经内镜下经鼻蝶入路微创切除垂体腺瘤术。这位患者视力下降4年,手术前已接近失明。手术后,患者恢复良好,并于21日顺利出院。令人欣喜的是,该手术因手术创伤小、时间短、术后恢复快等优势,达到了占位减压、改善临床症状、获取病理的效果,得到了患者及家属的大力肯定。
“B超实时引导下颅内巨大肿瘤切除”“首届神经外科沙龙”“内镜推广学习班”“合作开展干细胞移植的科学研究”……两个月来,刘卫平利用自己的所学,对解放军第十一医院神经外科医生进行了手术指导、专题讲座、疑难病例分析等培训,并对医院原有的检诊制度、会诊制度、急救绿色通道制度等提出了合理的、因地制宜的改进和补充。同时,还利用宣传栏及下乡等机会,对患者进行健康保健宣教。刘卫平在解放军第十一医院神经外科的工作卓有成效,也赢得了领导和就医群众的大加赞赏。
打造团队造福患者
“我到科室后不久,感到肩上的担子很重。但我想,这既是挑战,也是锻炼和提高。我将时刻牢记作为一名军医的职责和使命,有决心、有信心圆满完成这次援疆任务!”这是刘卫平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所说的肺腑之言。
刘卫平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援疆医疗期间,每次手术之后,刘卫平都会要求参加学习的同行医生,将手术经过像放电影一样重新回忆一遍,而自己又力争对手术的关键部分讲解得更加清晰。即便在休息时间,刘卫平也会利用一切空闲,结合以往的所学所长,带领同行医生进行科研设计及病例收集。虽然有时也会觉得累,但是每当他看到同行医生求知好学的表情,以及同行医生困惑得到解决后的喜悦,他的疲惫就被欣喜所取代。他感受到了存在的价值,感受到了造福患者的快乐。
每当夜深人静时,回想起在飞机上看到新疆大地的茫茫草原和巍巍雪山的情景,刘卫平不禁心潮澎湃。通过援疆,他充分感受到了祖国大地的辽阔、山河的壮美。他颇有感触地说:“援疆让我收获太多,我愿意在伊犁做一棵甘于奉献的小白杨,将个人的绵薄之力与伊犁各民族同胞的力量汇聚于一处。我希望,更多的援疆医生犹如涓涓细流融汇成江河,追随着党中央和国务院新一轮援建新疆的时代强音,奔腾入海,为边疆、为伊犁的医疗卫生事业作出新的贡献!”(许洁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