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宁市农机维修市场基本情况及发展建议

18.09.2014  12:15
      八月以来,伊宁市农机局对位于市区及农村的农机维修店进行了摸底调查。
      一、农机维修市场现状及发展建议
      (一)基本情况
      近几年,随着国家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的持续实施,农机化得到快速发展,乡村农机维修市场不断扩大,截止目前,伊宁市共有农机维修网点9个,全部为三级点和专修点:其中三级点主要从事常用农业机械的局部性换件修理、一般性故障维修工作;专修点主要从事农机电器修理、喷油泵修理、液压系修理、散热器修理、轮胎修补、电气焊修理等一项或多项维修业务。当前,大多数农机维修网点比较简陋,占地面积100平方米左右,有的建简易的维修房间,有的露天维修;网点的主要维修设备及工具有电焊机、氧一乙炔焊机、台钻、气泵、台钳,拥有车床、油泵试验台及动平衡机的网点很少;现有农机修理技术工人19人,平均每个网点2.1人。
      (二)存在问题
      1.农机维修点规模小、效益低。现有的农机维修网点全部为三级点和专修点,普遍存在占地小、工人少、设备不足问题,因此直接影响了经济效益的提高。2013年全市农机维修网点总产值72万元,平均每个网点8万元;纯收入30万元,平均每个网点3余万元。
      2.业务量小。主要原因是:(1)修理工技术单一,仅限于修理常规农机具,对技术含量较高的机械无法修理。(2)现在大部分农机户具备一般的维修保养和换件能力,机械发生小故障自行解决。
      3.维修质量差。农机维修网点现有19名修理工,持证上岗的12人,持证率仅为70%;同时,由于缺乏必要的技术改造资金,或基于节约成本的心态,很多网点无专用检测和维修设备,制约了维修质量的提高。
      4.上缴费用多,负担沉重。目前,对农机维修网点监管的部门除工商、税务、农机外,还有其他部门,形成了多口管理、重复收费的局面,增加了农机维修网点的负担。
      (三)发展建议
      1.出台农机维修补贴政策,促进网点资质升级。国家及地方政府应尽快出台关于农机维修网点补贴的优惠政策,补贴对象为纳入农机部门管理、证照齐全、达标的网点。主要补贴维修设备、工具及仪器,可建议国家补贴30%,地方补贴20%,个人投入50%的方式,以此促进网点资质升级。
      2.加大对农机维修网点的资格审批和监管力度。认真执行开业资格准入制度,对证照不全、技术不达标的网点严把审批关。同时,对违规开业的网点要加强监督检查,一经发现严肃处罚,并责令其整改;拒不整改的,一律取缔。
      3.抓好技术培训,提高修理工的技术素质。农机部门要定期举办短期培训班,采取理论授课和指导实际操作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培训内容要紧跟形势,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实用性。同时,经常向网点提供一些有关农机修理、保养等方面的技术资料,普及新技术、新知识,提高修理工的技术素质。此外,要严格实行农机职业资格的考核制度,促进维修质量提高。
      二、农机维修行业管理的现状及工作建议
      (一)基本情况
      近年来,在上级业务主管部门的正确领导下,伊宁市狠抓农机维修质量管理工作,贯彻落实《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农业机械管理条例》、《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农业机械维修管理办法》、《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农业机械维修管理规定》等,积极主动地开展农机维修执法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农机维修网点年审率100%,已完成换发新式《农业机械维修技术合格证》工作。
      (二)工作建议
      1.加强政策法规宣传。采取乡村广播、张贴标语、巴扎集市发放宣传资料等形式,深入广泛的宣传,达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
      2.抓好监督检查。执法人员定期和不定期的深入到各乡镇对农机维修及配件供应网点逐个进行检查,重点检查农机维修技术合格证和农机维修职业资格证,对无证开业的网点和无证从业的修理工,责令其办理相关手续。同时要按照《农业机械维修管理规定》与工商部门配合,促进农机维修执法管理工作顺利开展。
      3.做好农机维修网点审验。每年的11月至第二年的2月份,农机维修执法人员深入各农机维修网点对其进行年度审验,重点检查其维修质量、维修收费、安全生产、技术工人资格证、维修设备和检测仪器技术状态等。对检查不合格的网点责令其尽快整改,年审工作做到全面彻底、使农机维修及配件供应网点逐步纳入法制化、规范化管理轨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