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援疆促就业 精准扶贫落实处
地处喀什地区中部的伽师县,维吾尔语称排孜阿瓦提,意为“美丽富饶的地方”,但过去很长一段时间这只是人们的一种美好期望,人们都叫它“苦水滩”。因为伽师三分之一的县域为沙漠、三分之一为盐碱地,属国家级贫困县。人口43万,贫困人口12.56万,精准脱贫难度较大。
新一轮援疆启动以来,经过调研,广东对口支援新疆前方指挥部驻伽师工作队与伽师县县委、县政府达成共识:依据伽师的自然条件,仅依靠发展农业是难以实现持续稳定脱贫目标的,必须引领伽师由农业大县转变为工业强县,以产业援疆促进就业,从而使当地群众获得持续稳定的收入来源,实现精准脱贫,并进而提升其生活水平,促进其思想观念、生活方式的转变。广东前指驻伽师工作队在广东前指和伽师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抢抓“一带一路”政策优势,凝心聚力,沉下心来抓产业援疆、实业扶贫,力争走出一条符合当地实际的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新路子。
5月15日,广东省援疆前方指挥部副总指挥、广东前指驻伽师工作队队长、伽师县委副书记张可接受笔者采访时,描述了广东佛山在伽师县实施的精准扶贫行动:以产业援疆促进就业,通过广东佛山援疆资金的有力扶持和重点打造,从2014年至今短短两年半时间内,伽师工业园区面积由5平方公里扩大到10平方公里,承载力、凝聚力、吸引力得到大幅提升,相当于再造一个工业园区。直接引进广东企业19家落户伽师工业园区,引入社会资本31.63亿元。间接促进其他各省企业落户19家,撬动社会资本7.3亿元。伽师工业园区新增产业就业岗位8000个,可帮助4000户贫困家庭实现脱贫,推动伽师县民生改善和脱贫攻坚工作不断取得新突破、新发展。
双轮驱动,形成吸引民间资本的产业洼地
在经济比较落后的南疆发展产业,许多地方强调的是国企先行、国企带动。但国企资源有限,大家都抢,没有明显资源优势的贫困县很难占得先机。因此,伽师县及广东前指驻伽师工作队转变观念,厘清政府行为的边界,实施国企、民企并重的“双轮驱动”产业政策,既不放弃追踪大国企,更将日常标的瞄准民营企业、特别是民营实体经济特别发达的广东佛山的民营企业,树立“市场为王”的招商意识,通过建立中小企业孵化基地,吸引了广东佛山的越来越多的民营企业来伽师县投资兴业。
招商引资能手、驻伽师工作队产业就业组组长黄汉云说:“凡是市场能办、企业能办的就让利给企业去办:如厂房、设备、市场营销等。市场、企业办不到办不好的就政府去办:如园区的水、电、路、气等各项基础设施建设。”
观念一变天地宽,今天的伽师县工业园已形成了吸引民间资本的产业洼地。2015年从广东佛山来到伽师投资1亿元开办润泽服装有限公司的陈润泽董事长说:“来到伽师与政府官员谈项目,感觉跟佛山的官员谈话一样,很有市场观念、效率也是一流的。我觉得很亲切、很熟悉,仅来考察了四天,就决定签约落户伽师了。”同时,伽师也不放弃对大国企的追踪服务。广东国企投资的广新纺织股份有限公司也在停滞两年后近日迅速开工投产,解决了200人的就业问题,成为目前喀什地区已投产的最大的气流纺企业。
引凤筑巢,让有恒产者有恒心
要保证农民持续稳定就业,必先保证企业稳定发展。为了让企业树立在伽师扎根发展的信心与决心,在广东前指驻伽师工作队建议下,伽师县将产业发展政策由“筑巢引凤”调整为“引凤筑巢”,改变了以往政府投资建设一大批厂房,守株待兔,等待凤凰来栖的被动做法。
据黄汉云介绍:主要是以伽师县的区位优势、劳动力优势、营商环境优势等比较优势为导向,将“当地有市场、中亚有需求”的日用品、小家电、小机械等装配制造业和“当地有资源、周边有市场”的纺织服装业、铜下游产业和农副产品深加工业作为招商的主攻方向,引导企业自己投资,建设自己适用的厂房,政府待企业投产后给予一定的固定资产建设补贴,使企业家在伽师县有了一大笔属于自己的固定资产,因而更有恒心在伽师经营、发展好企业,而不再有风吹草动就拎包走人的思想,使外来企业家逐步实现本土化,成为真正的伽师人。
笔者在采访中了解到,此举不仅为伽师县节省了大笔先期投资,避免了国有资产的长期闲置,也调动了企业家的投资热情和自觉性,发挥了企业建设与管理的效益优势,提高了伽师县工业园区的建设效率。
阳春时节,笔者走进伽师县工业园时,看到一片繁忙的施工景象,一栋栋厂房在昔日的戈壁滩上拔地而起,来喀什考察的河南企业家李安斌说:伽师县工业园区是他们见到的最热火朝天的一个园区。
南雁北飞,“雁阵模式”打造众创共享机制
对于有一定实力的企业家,引凤筑巢可为伽师县带来众多的就业岗位。但如何吸引实力不够或信心不足的企业主落户伽师县、如何吸引本土大学生开展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成为伽师县委、政府和广东前指驻伽师工作队思考的又一课题。黄汉云谈到:伽师再次移植佛山民营经济发展经验,运用市场机制的杠杆作用,发挥已落户企业家的“头雁”功能,请企业家牵头,建立了喀什地区第一个民营中小企业孵化基地——兴业中小企业孵化基地暨佛山创业产业园,由佛山吴川商会副会长牵头,以工业地产的运作模式建设占地一千亩的伽师工业园区“园中园”,由企业家自行以商招商,带领一大群佛山的小微企业主南雁北飞,落户伽师佛山创业产业园。
广东企业的“南雁北飞”,是一种民营资本的雁阵效应。“佛山市民营资本的嗅觉十分灵敏,哪里有市场,资本就流向哪里,伽师县正是这种价值洼地,有着十分优越的比较优势。”张可说。
目前,伽师县工业园区“园中园”已建成5万平方米的厂房,有7家企业已签约进驻孵化基地。其中2家能各容纳500多人就业的服装厂已投产。基地厂房供不应求,目前还有5个项目在排队等候。
孵化基地的总经理何康德说:“我们以在佛山办企业几十年积累的资金和人脉关系,吸引佛山上下游产业链的企业主南雁北飞,来伽师创业办分厂。他们在基地孵化成功、做大做强了,就可在园区拿地自立门户。即使有倒闭的企业,我们也会马上引进新的企业来承租他们退出后的厂房,使孵化基地的资源形成共享机制。”预计到今年底,孵化基地即可提供3000个就业岗位。到“十三五”末期,孵化基地将成为可供至少1万名员工共享的“园中园”。
全链就业,把生产线延伸到农户家
由于主客观条件的限制,目前在南疆各工业园区就业的员工多为40岁以下的青年人。同时,在贫困人口中,已婚妇女、中老年人不愿远离家庭就业的思想依然存在。为了解决这一重点脱贫人群的就业瓶颈问题,近年来,广东佛山援疆工作队在伽师县的产业扶贫实践中,注重引进有较高辐射能力的低门槛劳动密集型企业,并努力引导企业将生产流水线延伸到乡镇、村居、乃至农户,形成了“园区总部企业+校企实训基地+乡镇卫星工厂+村居加工作坊”、以广东金成电子为龙头的全链就业模式。
拥有大量订单的金成电子是众多知名品牌手机前端产品的供应商,手机零配件的组装对工人的能力要求并不高,在广东省援疆前方指挥部的大力帮助下,金成电子落户伽师县后,与伽师县职业技术学校校企合作成立电子实训基地,培训技术骨干,并在伽师工业园区投资2亿元建设可容纳13000人的企业总部,同时在伽师县6个乡镇设立了卫星工厂,每个卫星工厂可容纳200多人就地就近就业。
为了方便伽师县各年龄段贫困人口增收脱贫,金成电子将流水线延伸到农户家庭,将一些简单的电子插件通过村委会发放到农民家庭,全家人都可利用业余时间组装插件,按件计收。有的农户也可增收近千元。通过这种1个总部企业加x个乡镇卫星工厂、再加n个村居加工作坊的1+x+n全链就业模式,仅金成电子一家企业,到今年底就可为伽师工业园区提供至少6000个就业岗位,还有其他服装企业等复制此种模式后,已为伽师县解决了1万个就业岗位。
从伽师县卧里托克乡来金成电子总部工作的阿依古丽对笔者说:“我在这儿打工每月能挣1500元钱,我们家里人在老房子里组装插件也能挣上800多元钱。我们家每个星期都吃上羊肉了。我还可以利用周末到县城、到喀什逛逛,特别开心。”
植树造林,引百鸟归巢形成产业体系
栽下梧桐树,引得凤凰来。为了促进产业扶贫,推进伽师形成工业产业体系,伽师县委县政府和广东前指驻伽师工作队致力营造良好的“亲商、安商、富商、惠商”的环境,在伽师县工业园区设立了产业就业服务中心,为企业招收员工提供一站式服务。近两年来,广东前指驻伽师工作队先后投入2.5亿元产业扶持援疆资金,改善伽师县工业园区水、电、路、灯等基础设施,新修了联通县城和高速路口的佛伽大道,为产城融合奠定基础;整合国家和财政资金,改善了园区员工宿舍的住宿条件。这些“植树造林”的举措,引得各类企业百鸟归巢,初步形成了伽师的现代工业产业体系。伽师县工业园区现有入驻企业78家,2015年底,园区完成工业增加值13.4亿元,就业人数达到4200余人。预计到今年年底,金成电子等一系列服装、电子类劳动密集型企业投产后,伽师县工业园区的就业人数可达到10000人,帮助4000多户家庭实现精准脱贫。
在优化产业结构上,过去园区产业主要依赖单一的铜冶炼等重工业,新一轮援疆开始后,佛山援疆干部结合当地实际,调整思路,目前园区产业已逐步优化为铜及铜下游产业、服装纺织、小机电装配制造业、农副产品深加工等轻重工业并举的新发展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