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惠聚】亚喀艾日克村有位“暖心古丽”

27.10.2017  12:47
原标题:亚喀艾日克村有位“暖心古丽

在叶尔羌河畔的莎车县亚喀艾日克乡亚喀艾日克村里,村民经常会看到一个面带笑容的汉族姑娘,逢人总会亲切地叫一声:“阿恰”(姐姐)、“阿卡”(哥哥)。大家渐渐知道,她是今年的“访惠聚”驻村工作队队员朱晓瑾。

朱晓瑾是新疆师范大学的一名老师,从最初对基层生活的懵懂到成为熟悉农村工作、得到群众认可并称赞的“暖心古丽”,驻村工作见证了她的成长历程。

走街串巷为群众绽放笑脸

每天晨会结束后,朱晓瑾总是带着本子去“走街串巷”,去困难群众家了解孩子就学、春耕生产情况。她总是说自己缺少“地气”,想多走走、多看看、多和村民接触,更真切地了解他们的生活、生产中的困难,才能力所能及地为他们做点事情。

她在走访入户中养成了每天写日记的习惯,字里行间都是谁家有什么困难、有什么需求,看似一些琐碎的东西,却都放在她的心上。

在一次走访中,看到坐在门口一筹莫展的阿依土木尔,她急忙上前打招呼、询问情况。原来是因为孩子面临中考,而户口本上登记的年龄有误,导致孩子无法报名参加考试,这可急坏了阿依土木尔。看着一脸愁容的阿依土木尔,朱晓瑾耐心安慰,帮助她出具了一份情况说明,并在第一时间联系村警,请村警协助将情况说明上报,由派出所及时核实真实情况后做出登记变更。孩子如愿参加了考试,阿依土木尔脸上露出了笑容,朱晓瑾心头的一块石头也总算落了地。

组织活动让群众精神亮堂

一定要让先进文化的清风吹到村子里来,吹进每家每户,吹进每个人的心坎里。”驻村之初,朱晓瑾暗下决心。

为了让更多的人参与到文化活动中,多才多艺的她依托“三八”妇女节、诺鲁孜节等节日,精心策划、组织开展了多场别开生面的群众性文体娱乐活动,她还别出心裁地在活动中穿插一些充满趣味性的游戏。她欣喜地发现群众参与活动的积极性越来越高,参与的村民也越来越多,这更坚定了她丰富农村文化生活的信心。

春天来了,朱晓瑾特地组织孩子们开展放风筝比赛,在寓教于乐中让孩子们了解和感受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魅力。为了让五四青年节过得更有意义,她与村团支部组织村里的年轻人开展知识竞赛,设置抢答环节,并对表现突出的年轻人进行奖励,使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到了知识,增强了团队协作意识。

如今,村里的文化活动越来越多,开展文化活动的日子也成为村里最热闹的时候,村里六七十岁的老人和邻村的许多青年也会前来参加。

倾情付出为群众定格温暖

朱老师,又遇到难题了,快帮忙看一下,这个材料写得总觉得不通顺,可又不知道怎么改。”阿依努尔·吐尔逊着急地拉着朱晓瑾就往办公室跑。阿依努尔·吐尔逊是村委会委员、妇代会主任,高中毕业后就回到村里务农,去年换届当选。由于觉得自己的学历低,一天,她找到朱晓瑾认下了这个老师,想请她帮忙联系学校,继续学习文化知识。

朱晓瑾很快与兵团电大取得联系,还专门找来电脑和一些自考书籍。从此以后,阿依努尔就变成了一个“黏人”的小姑娘,整天问这问那。村委会院落里经常可以看到她读书学习的场景,朱晓瑾总是不厌其烦地为她辅导,两人很快成了一对好姐妹。在朱晓瑾的帮助下,阿依努尔学会了电脑操作,并开始接触一些大专课程,准备报名参加成人自考。

朱晓瑾时刻牵挂着村里的孩子们,她时常去学校探望,每次都会为孩子们带去作业本、铅笔等学习用品,教孩子们读课文、写生字。孩子们手捧着双语版故事书开心地说:“谢谢老师!”孩子们总喜欢围着她不停地转来转去,问她乌鲁木齐好不好,问她外面的世界是什么样的,她耐心地给孩子们讲述乌鲁木齐的样子、新疆的发展、国家的变化……在孩子们幼小的心灵里埋下了通过努力实现美好生活的“种子”。

现在无论朱晓瑾走到村里哪个角落,村民和孩子们远远看到她便笑着喊:“老师,您好!”这让她感动不已。她说:“最简单、真诚的东西,才是人这辈子的追求,看到群众脸上的笑容,便是我最大的满足。”(朱明俊)

(责编:韩成玺(实习)、李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