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立五周年中国版“纳斯达克”酝酿制度变革
有着中国版“纳斯达克”之称的创业板30日迎来五周年。经过五年的发展,创业板已经成为中国支持创新创业的重要资本平台,但仍难摆脱“种不出‘苹果’、留不住阿里”的尴尬局面。面对如此窘境,创业板正在酝酿制度变革。
“创业板将坚持服务创新型、成长型企业的定位,坚持市场化改革的方向,不断打破制度藩篱,未来将支持尚未盈利企业上市、为互联网企业回归扫清障碍。”深圳证券交易所有关负责人说。
五年来,创业板上市公司由28家发展至400家,总市值突破两万亿元,相较于“起步”时的1500亿元增幅约1400%。在投资者回报方面,自2010年6月1日设立至2014年8月31日,创业板指数实现了42.45%的正收益,176家公司最新复权价较发行价涨幅超过100%。
然而,人们也不无遗憾地发现,创业板没能培育出世界级企业,也没能留住阿里巴巴们出走的脚步。5岁创业板,缘何种不出“中国的苹果”?转型中的中国,究竟需要怎样的创业板?
截至10月29日,创业板仅有43家公司总市值过百亿元,占比仅为一成;五年间,除了万福生科这样因欺诈上市而臭名昭著的反面典型,创业板鲜有值得骄傲的代表作,更遑论苹果、微软、谷歌这样家喻户晓的世界级企业。
如果说,没能种出“中国的苹果”与资历尚浅有关,那么留不住阿里巴巴,不能不说是创业板的一大遗憾。美国当地时间9月19日,中国知名电商企业阿里巴巴登陆纽约证券交易所。因承销商行使超额配售权,阿里巴巴成为全球有史以来最大规模IPO。
实际上,创业板市场没能留住的,远不止一个阿里。上海证券交易所资本市场研究中心的一项研究显示,2013年共有66家中国企业赴境外上市。其中,1/3属于战略性新兴产业,合计融资35.06亿美元,占境外融资总额的18.4%。
以重大技术突破和重大发展需求为基础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拥有知识技术密集、物质资源消耗少、成长潜力大、综合效益好的共性,代表着未来中国经济转型的方向。这些本应是创业板最优质的上市资源,却不约而同地奔赴海外,这无疑值得创业板乃至整个本土资本市场深刻自省。
“目前,创业板已经着手研究尚未盈利的互联网和科技创新企业的上市问题,主要体现在与现有创业板各项制度的衔接机制及差异化安排方面,包括投资者适当性制度、信息披露制度、退市制度、再融资以及转层次等方面。”对此,深交所负责人说。
分析人士认为,尚未盈利企业如能实现在创业板上市,将大幅拓展创业板支持创新经济关键领域的覆盖面,对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进经济转型升级具有重要意义。
除此之外,创业板还将积极研究解决协议控制(VIE)架构企业回归A股上市中存在的主要障碍,包括允许连续计算VIE架构存续期间的经营时间,合并计算VIE架构下相关主体的业绩等,以加快此类企业回归境内上市的进程,增强创业板市场的包容性。
早期的中国互联网企业,因其商业模式、技术等方面的新颖性,获得的创业资金大都来自海外,同时受制于中国ICP牌照对外资准人、境外返程投资等方面的限制,一般采用VIE架构,这成为其登陆A股的最大障碍。
“创业板此番酝酿制度变革,互联网企业回归A股的渠道有望打通。”华鑫证券投资总监仇彦英说。
深交所负责人表示,除去上市方面的制度改革之外,创业板还将在并购重组、股权激励等方面进行创新探索。
今年以来,中国上市公司并购重组迎来重大改革。然而,较长的行政许可程序还是难以满足部分企业并购的时效性要求,海外并购尤为明显。
“创业板作为独立板块,将发挥资本市场创新试验田的优势,进一步研究深化并购重组制度的改革措施。”深交所有关负责人说。这些措施包括:适当提高分道制中“快速通道”公司的比例,考虑允许再融资募集资金可以用于未来不特定标的资产的并购,在创业板试行小额快速换股并购,加快审核速度等。
在股权激励方面,创业板已有一些实践。截至2014年7月31日,已有170家创业板公司推出股权激励计划,占比44%,其中已有36家公司推出多期股权激励计划,总规模已超过10亿份。股权激励已成为创业板公司吸引和留住人才的重要手段。
然而,中国资本市场现有股权激励的制度规定过于严格,给予市场主体的空间较小,约束太多,影响了这一机制作用的充分发挥。
深交所有关负责人表示,创业板将针对创新型企业特点和需求,制订并完善更加市场化的创业板股权激励制度,研究IPO前员工期权的合法性问题,推动在IPO审查中一并对已有员工期权进行事后审查并核准。同时,放开激励方案核心条款的强制性规定,给予公司更大的自主空间,并推动完善股权激励税费计征、外籍人士开设A股账户等配套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