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读习近平“两座山论”的哲学思维

08.08.2015  14:24

   内容提要: “金山银山”与“绿水青山”这“两座山论”,正在被海内外越来越多的人所知晓和接受……可以说,“两座山论”已经成为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这些论述中,又以2013年9月7日,在哈萨克斯坦纳扎尔巴耶夫大学发表演讲时的阐述最为全面。

  “金山银山”与“绿水青山”这“两座山论”,正在被海内外越来越多的人所知晓和接受……可以说,“两座山论”已经成为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这些论述中,又以2013年9月7日,在哈萨克斯坦纳扎尔巴耶夫大学发表演讲时的阐述最为全面、经典——“我们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而且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据新华网)

  这三句话系统阐明了全面深化改革过程中发展经济与保护生态环境二者之间的辩证关系,已然成为美丽中国建设的指引方向,既有侧重又不可分割,在三个方面充分体现了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和方法论。

  其一,全面深化改革的决心方面,体现了社会基本矛盾分析法。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相互影响、相互制约,支配着整个社会发展进程。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上层建筑一定要经济基础状况,它们的共同作用构成整个社会的矛盾运动。面对发展中依然存在的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突出问题,人口、资源、环境压力越来越大的紧迫形势,“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而且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一科学论断客观分析了主次矛盾和矛盾的主次方面,指出了当今发展要扭转“高消耗、高污染、低效益”的传统经济增长模式,推动生态优势、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决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决不要“带血”的GDP,这为破解难题提供了经验和方法。

  再者,全面深化改革的策略方面,体现了物质生产是社会生活的基础的观点。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物质生产力是全部生产生活的物质前提,同生产力发展一定阶段相适应的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社会经济基础。世界上的事物间是相互联系的,不能孤立地静止地看待事物,否则就会出现盲人摸象、以偏概全的问题。正所谓“有无相成,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两山”论断内容相互辩证,融为一体,不可偏颇,指出发展要按照生产力发展规律,推动实现物的不断丰富和人的全面发展的统一,而不能为了眼前的“一时利益”而违背规律,砸子孙后代的“”,吃子孙后代的“”,充分体现了一手抓经济发展、一手抓生态文明“两手抓、两手硬”的战略思维,符合联系和发展的观点。

  另外,全面深化改革的根基方面,还体现了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观点。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在总结改革开放历史经验时强调,要坚持以人为本,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挥群众首创精神,紧紧依靠人民推动改革,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在全面深化改革的指导思想重鲜明提出,要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两山”的科学论断对施政方略要依靠群众、为了群众提出了明确要求,真正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深化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推动“保护绿水青山、做大金山银山”成为亿万群众的自觉行动。

  “两座山论”坚持了“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新境界,闪耀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光辉,必将引领全党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

  (未来网特约评论员 周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