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跨越60年:新疆兵地联姻实现“乘数效应”

27.09.2015  11:29
原标题:新疆兵地联姻实现“乘数效应”(新疆跨越60年)

新疆阿勒泰地区吉木乃县吉木乃镇别拉热克村金秋小麦喜获丰收,村委会主任萨亚别克逢人就说:“多亏了十师一八六团的膜下滴灌技术。

吉木乃县极度干旱,进入炎热的6月,庄稼常缺水枯萎。今年用了膜下滴灌技术,改变了大水漫灌的粗放模式,有效提升了作物产量。萨亚别克说,以前村里每亩地的小麦产量约155公斤,现在小麦亩产量达360公斤以上。

同处一片热土,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与地方取长补短,优势互通,发展赢得加速度,利益共享受益更多。

共创:戈壁荒滩变新模样

15岁的高泉瑞,说自己是“生活在城市里的农村孩子”。正是棉花采摘的农忙时节,她和父母却都住在石河子市的高楼大厦里,家里几百亩地的棉花都是机械化种植和采收。

2014年,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棉花机械采收面积达64%以上,棉花产量163.61万吨,占全国比重26.5%。

60多年前,石河子还只是一片戈壁荒滩,如今,它已被联合国评为“人类居住环境改善最佳范例”,并跻身全国文明城市行列。从“屯垦戍边”到“建城兴边”,一座完全由兵团选址、规划、建造的城市在这里拔地而起。

60多年间,兵团在亘古荒原上创造了8座新兴城市;兵团城镇化率由2009年的48%增加到2014年的64%,年均增加3.2个百分点。遍布天山南北的垦区面貌发生着新的变化,一批现代化城镇陆续建起,职工群众住进楼房,用上天然气,有了集中供暖。

从10万大军仗剑扶犁进驻荒原,到今天270余万兵团儿女戍守边关、建设家园,一代代兵团人扎根边疆:在2019公里边境线上,58个边境团场,筑起“屯垦戍边”的国防屏障;兵地共融发展,签订团结共建协议书474份,建立共建点368个;戈壁播种新绿,兵团目前森林覆盖率达17.1%,草长植被覆盖提高到42%;2014年兵团生产总值达1738.68亿元,比2009年增长114.2%,年均增长16.5%,占全疆经济的18.8%,比2009年提高4.6个百分点。

共联:兵地干部有来有往

现在种地不同以往,土地连成片了,机械化的种植,节省了不少人力。”额敏县郊区乡和塔城市种牛场、恰夏乡、齐巴尔吉迭社区与九师团结农场,将零散的地块连成整体,共建万亩高产示范田,受到农民欢迎。

团结农场实施滴灌多年,而额敏县发展滴灌较晚,缺乏技术人才。为此,团结农场将农业专业人才安排到额敏县郊区乡挂职副乡长,负责滴灌及科技推广工作。

至今,兵团14个师都与对应的地区不同程度地建立了互派干部挂职锻炼、相互学习、相互走访的机制。去年,兵团首次统筹组织干部采取“一进一出”方式进行兵地干部双向交流,并首次将“短期挂职”改为“长期任职”。

人才互派、经济共联,带动兵地共同发展。

近年来,高新节水技术在一师突飞猛进,90%的耕地建成高效节水灌溉农田。这让曾饱受干旱之苦的阿克苏地区很是羡慕。在一师和阿拉尔市技术、人员、信息方面的全力协助下,阿克苏地区实施了“节水革命”,近几年新增节水灌溉面积超过50万亩。

共建:大融合带来大发展

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境内有个大风口——阿拉山口。前几年,五师想利用风力资源建设发电场,却招来异议。好在博州态度坚决:“博州是个小州,五师是个小师。惟有大融合,才能带来大发展。

很快,五师与国电公司共同投资5.2亿元建设的阿拉山口4.95万千瓦风电场一期工程投产试运行,合作开局良好,发展势头强劲。

有事没事常来往,大事小事常商量,不争高低比贡献,不争名利搞共建”,是新疆生产建设兵团长期坚持的原则之一。

对于团部位于温泉县县城的五师八十八团来说,“兵地共建、资源共享”是最重要的城建经验。八十八团团部与温泉县县城有4条道路相连,兵地双方共同规划,还共同出资对主干道进行硬化亮化,当地人称之“兵地团结一条街”。与温泉县“一张图纸两支笔”,分步建设同推进,目前八十八团城镇化率达41%。

兵地融合,新思路、新举措带来新模式、新进展。

一座座现代化工厂拔地而起,252家企业落户;核心区、商贸物流区、工业区和生态旅游度假区布局明晰,建设如火如荼;一条条平坦宽阔的道路连通四方,环境宜人……而10多年前,从飞机上航拍鸟瞰,这里还是奎屯市的“棚户区”、脏乱差的城乡结合部。

沧桑巨变的背后,是被誉为“兵地融合样板”的“天北模式”。

七师具有兵团组织化、集团化和能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有丰富优质的农副产品资源。奎屯市的优势,在于工农业基础设施完备,城市资源优势明显。”天北新区管委会主任修志刚说,天北新区的成立,找到了一个共同发展的契合点。

共享:携手互助群众受益

我们离县医院24公里,以前看个病可不方便了。现在到团场医院,两公里!”吉木乃镇牧民托林别克说,有个头疼感冒再也不用自己“”。

为解决村民“就医难”,十师一八六团和吉木乃县对接,于2013年5月将吉木乃镇2700多名居民的合作医疗转至一八六团医院,并专门招聘了熟练掌握双语的哈萨克族医护人员。

目前,吉木乃镇居民每年到一八六团医院就医人数超过2000人次,团场医院每年为地方农牧民义诊1000余人次。“兵团和地方山水相依,成果共享。让农牧民和团场职工受益,是兵地融合发展的最终目的。”一八六团团长潘民强说。

皮棉平均单产180公斤,过去想都不敢想。多亏五师农资公司的‘农业知识与农资下乡进村授课’活动,现在棉花产量上去了,还搭上‘北疆’牌子,价格也上去了,日子比以前好过多了。”博州精河县大河沿子镇九大队村民马道亮说。

五师的“北疆”牌棉花,是全国十大优质棉花品牌之一。博州按“北疆”牌棉花质量标准进行生产加工,棉花产业乘势而起。“萨帕乐”细毛羊是博州打出的知名品牌,五师八十七团、八十四团等团场依托这一品牌,积极发展畜牧养殖业。品牌共享,推动了双方的结构调整和产业化发展,让更多的农牧民和团场职工共享融合发展的成果。

近年来,自治区出台一系列政策支持兵地产业发展。自2011年1月1日起,新注册的兵团企业上缴地方的部分税收,全额返还兵团;2012年5月,支持喀什和霍尔果斯国家级经济开发区兵团分区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享政策、共同受益,税收地方留成后全额返还兵团;从2013年起,在新疆优势矿产资源的勘查开发利用上,自治区为兵团配置煤炭探矿权……

兵地双方积极探索产业融合,统筹配置资源,合理布局项目,形成了资源共享、园区共建、利益分成的有效模式。(李亚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