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鲁木齐鸟类趣话》 出版 “四大美人”黄喉蜂虎居首
23.12.2015 15:53
本文来源: 市政府
亚心网讯 (记者 赵梅) 乌鲁木齐有多少种鸟类?它们的分布情况如何?近日,乌市园林局出版的 《乌鲁木齐鸟类趣话》首次盘点了乌鲁木齐鸟类资源及分布情况。
该书统计显示: 乌市目前有280余种鸟类, 几乎占新疆鸟类资源的58%, 它们分布在乌市周边的湿地、 湖泊、 森林、 公园等地。在这些鸟类中, 国家或自治区重点保护鸟类有64种, 占23%。其中, 国家一级保护鸟类7种, 分别为黑鹳、 玉带海雕、白尾海雕、 金雕、 胡兀鹫、 波斑鸨、 大鸨; 国家二级保护鸟类42种。
黄喉蜂虎 图/苟军
蓝胸佛法僧 图/马鸣
戴胜鸟 图/马鸣
翠鸟 图/马鸣
据 《乌鲁木齐鸟类趣话》 的主编、 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研究员马鸣及其学生赵序茅介绍, 该书根据新疆鸟类专家近10年来的野外调查资料, 和新疆观鸟会鸟友的调查资料结合著成, 分7个章节讲述了乌鲁木齐野鸟的种类与分布、 野鸟迁徙之谜、 野鸟生存之道, 以及野鸟面临的生存环境等。
该书内容显示, 由于乌市地处鸟类繁殖地 (北方泰加林区) 和越冬地 (南亚和北非) 之间的一个迁徙过渡区, 又处国内三条候鸟迁徙通道的节点, 每年春秋季节,会有190余种候鸟途经乌鲁木齐, 它们一部分沿着天山向西或向东迁飞 (绕过天山) , 另外一部分顺着乌鲁木齐河谷或乌拉泊、 柴窝堡湖、 盐池湖群往达坂城山口迁飞 (越过天山) 。
书中分析, 乌鲁木齐的鸟类资源虽然非常丰富, 但是近30年来, 随着城市化建设和工农业生产的污染, 鸟类的命运堪忧。
“随着湿地周围开发建设, 红雁池、 青格达湖、 白鸟湖、 乌拉泊等周边的鸟类种群数量呈下降趋势。 ” 相关人员介绍说, 而部分工业园产生的污染和盗猎分子的捕杀, 让鸟类的命运 “雪上加霜” 。
故事1 :
护巢 “三十六计”
亚心网讯 (记者 赵梅) 孙子兵法中的“三十六计” , 部分鸟儿也能运用自如。
据参与该书的调查人员介绍, 鸟类中的扇尾沙锥、 白腰杓鹬等经常用 “瞒天过海” 的计谋, 伪装自己哄骗对方,它们为了保护自己和儿女的安全, 会把自己的巢穴建造得和周围环境浑然一体, 而它们生出的蛋或孵出的宝宝, 外形、 羽毛颜色也和周围的环境颜色接近, “就像穿了自然界最好的迷彩服, 你不仔细观察, 绝对找不到它们隐藏在哪里” 。
而凤头麦鸡、 反嘴鹬等鸟类则喜欢用“狐假虎威” 的计谋保护自己, “一旦发现有白尾鹞、 狐狸等动物偷袭, 被袭击的鸟会立刻发出叫声喊来同伴, 大家成群结队在空中和敌人 ‘周旋’ , ‘联盟军’ 边飞边发出 ‘呕-呕-哦’ 的尖叫, 直到把偷袭者吓走” 。
反嘴鹬还是 “调虎离山” 计的高手, 它发现儿女受到威胁时, 会飞到侵袭者面前, 先吸引偷袭者注意, 继而装出受重伤的样子, 在地上不停地翻滚, 引诱偷袭者逐步远离自己的巢穴, 一旦发现危险消失, 它们便会一改受伤模样, 拍拍翅膀飞得无影无踪。
故事2:
黄喉蜂虎的外套6种颜色
亚心网讯 (记者 赵梅) 人间四大美人:西施、 貂蝉、 王昭君、 杨贵妃。鸟界也有四大 “美人” , 它们是: 翠鸟、 黄喉蜂虎、 蓝胸佛法僧、 戴胜鸟。
据调查人员介绍, 黄喉蜂虎被观鸟爱好者公认为鸟界四大 “美人” 之首, “仅身上的外套就有6种颜色, 还不算额头、 眉宇间的杂色。 ” 调查人员说, 它的头顶至上背是栗色, 肩部呈棕色, 下背以下是淡黄栗色,腰部绿色, 尾巴蓝绿色, 尾尖黑褐色。
除了外套让人眼花缭乱外, 黄喉蜂虎的舞姿也很迷人, “飞行中拍翅和滑翔交替, 在空中不断地画出上下波动的曲线” 。
然而, 外表柔美的黄喉蜂虎内在却有点 “虎” , “专门捕食蛾子、 蜜蜂等昆虫, 被蜂农誉为 ‘最危险的敌人’ ” 。实际上, “蜂虎”科鸟类正是因为嗜食蜂类而得名。
四大 “美人” 中的蓝胸佛法僧, 属乌鲁木齐鸟界的 “外来人口” , 它来乌鲁木齐时间不长, 专吃大型昆虫、 蜥蜴、 鼠类、 雏鸟等。 “佛法僧” 是一种鸟类类别, 这个名字来源于日语, 这种鸟鸣叫声极像日语里的 “佛法僧” 发音, 其实 “佛法僧” 鸣声为另一种鸟角鸮的声音。当人们意识到这个错误时,已传讹久矣, 只好将错就错。
颜色艳丽的翠鸟则是四大 “美人” 中武艺最高强的, “捕鱼速度几乎无人能敌, 一旦发现水中有动静, 前后只需5秒, 就能把鱼吞入腹中” 。
头顶高贵花冠的戴胜鸟, 是四大 “美人” 中名声最不好的, “找不到窝的时候, 它会把臭屎喷射到其他鸟的巢中, 以此挤占他人巢穴。 ” 调查人员说, 戴胜鸟平时不讲卫生, 从不清扫粪便, 巢中经常堆满粪便,臭气熏天, 由于这一不良习惯, 戴胜鸟也被人冠以 “屎姑姑” 、 “臭勃勃” 之名。
继续阅读 新疆鸟类纪录 30年增160多种 网讯 (记者 赵梅) 由于环境变化以及鸟友队伍的壮大, 新疆的鸟类新纪录近30年来新增了160多种。
据参与此书编写的调查人员分析, 近年来, 随着新疆观鸟队伍的壮大, 部分以前没有被发现的鸟类新纪录, 开始频繁被观鸟爱好者发现。另外, 近30年来, 西北地区逐年呈现暖湿化趋势, 给水鸟们提供了更加适宜的栖息环境, 加上新疆位于迁徙廊道的特殊地理位置, 也使部分鸟中 “稀客” 成为鸟类新纪录。
调查人员分析, 这些鸟类新纪录包括, 盲目引进、 人工繁殖等因素造成的外来入侵鸟,如: 斑鸠、 鹦鹉、 灰喜鹊、 八哥等; 全球气候变化使一些迷鸟成留鸟、 或造成部分鸟类迁徙路线偏移, 如: 欧金翅、 欧石鸻、 波斑鸨等。
据马鸣介绍, 目前, 全疆鸟类品种已升至479种, 其中68%属于候鸟。 相关新闻 鸟友自费10万3年 拍摄 《白鸟湖》 纪录片
亚心网讯( 记者 赵梅 ) 近日, 记者从新疆观鸟会年会上了解到, 为了呼吁人们保护白鸟湖, 保护生存在这里的上百种鸟类, 乌市4位鸟友自费10万元拍摄了 《白鸟湖》 纪录片。日前, 这部纪录片正在乌鲁木齐经开区 (头屯河区) 电视台播放, 并收到良好的社会效果。
白鸟湖的白头硬尾鸭 图/郭元清提供
策划这一纪录片的鸟友郭元清介绍说,看到白鸟湖生态环境堪忧, 尤其是湖中白头硬尾鸭数量日趋减少, 他和鸟友杨军、 丁健斌、 刘钢4人便商议拍摄了这部纪录片。 “3年来, 每年一到鸟类迁徙的季节, 我们就来到白鸟湖轮流蹲点, 直到秋冬鸟儿们全部飞走” 。
其间, 4 人还自发组成了鸟儿的 “保镖队” , “看到捡鸟蛋的、 下网捕鸟的, 我们会劝他们离开, 或者给森林公安报警, 有时还会下水捞夹子拆网。 ” 郭元清说。
记者从这部 《白鸟湖》 纪录片中了解到,白鸟湖中生存着137种鸟类, 其中国家二级保护鸟类19种。近年来, 由于城市化建设,白鸟湖周边楼房、 工厂建起, 湖中鸟类数量有所减少, 尤其是白头硬尾鸭数量已从2007年的45只记录, 减少到今年夏季的14只记录。
最新公布的 《新疆脊椎动物红色名录》 显示, 白头硬尾鸭保护级别已从濒危转为极危。
据了解, 乌市和奎屯地区是国内惟一能记录到白头硬尾鸭分布和繁殖的区域, 目前两地白头硬尾鸭数量约20只左右, 比2007年首次记录到的64只减少了40余只。
本文来源: 市政府
23.12.2015 15:53
乌鲁木齐市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成果公示
乌鲁木齐市现有各类自然保护地8个,批复总面积127992.市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