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鲁木齐:百姓家门口有“钱途”
11只打着领结的白色小熊藏在五颜六色的花瓣中,周边映衬着绿色的枝叶。12月18日,27岁的阿热米尼沙·喀热尔交上的“作业”,为她赢得了15元的手工费。
引企业进社区
妇女工作家庭两不误
精美的包装纸、漂亮的丝带……走进社区的手工编花培训班,阿热米尼沙·喀热尔和13个姐妹正在忙活着,墙壁上悬挂着捧花、胸花等成品。
怀孕三个多月的阿热米尼沙·喀热尔说,丈夫平时打零工,她要照顾3岁的儿子,一直没有工作。
今年10月14日,社区工作人员入户时,向她介绍了正在筹备的手工编花培训班。
“在外打工虽能挣钱,但却顾不到家里。在这里学技能,工作家庭两不误。”阿热米尼沙·喀热尔幸运地成了第一期的学员。
捧花、胸花、玩具熊礼盒,这些手工花看起来简单,但做起来却不容易。
“学了20多天,已经出师了,现在还能教其他的姐妹了。”阿热米尼沙·喀热尔手中的彩带上下飞舞着,语气中充满了自豪。
为社区提供免费手工编花培训的阿艺努丽工贸有限公司,挑出技术熟练的学员,让她们带材料回家制作,制作玩具熊包扎一束4元,编织花球一个12元,胸花一枚0.5元。
阿热米尼沙·喀热尔告诉记者,她3分钟就能制作一枚胸花,一天至少可以做100枚,“现在挣上钱了,在家地位也高了。”
环卫路南社区开办了服装就业培训点,今年25岁的居民古丽加玛丽·亚森就是其中一名受益者。
“学好了,可以养活一家人。”同样是准妈妈的古丽加玛丽·亚森说,一出门就是培训点,做一套工装挣30元,一天能做七八套。
新疆沙里金服饰有限公司设计师胡马尔·别克别尔干说,第二批培训班还未开,现在报名人数已达151名,主要是跟大伙儿的需求“对味”,还有就是大家看到了“钱途”。
如今,像阿热米尼沙·喀热尔和古丽加玛丽·亚森这样的家庭妇女,很多都走进培训点学技能赚钱。
“开什么班,学什么手艺,老百姓说了算。”沙区就业服务管理办公室主任马玲介绍,依据每个重点社区各自特点,沙区引进民族企业,有服装剪裁、小花帽制作、绢花制作等。例如,在相对偏远的平顶山社区和大浦沟社区,低收入家庭较集中,大家希望学习过程短、见钱快的技能。
社区办学校
教居民学习汉语
扶贫先扶智。沙区根据不同社区的特点,不仅开设了手工编花培训班、裁缝培训班,还开设了汉语言培训班、厨师培训班,如今这些班都在社区落地生根。
当日10时,平顶山社区的汉语言课堂迎来了第一节课。
“杯,是木和不的合体。喝水得有抓手,‘不’撇和点就是抓的‘耳朵’。”在课堂上,教师买买提依明·库尔班正在讲解着词语。
作为平顶山社区等5个重点复杂片区的汉语老师,他教授汉语时加入了很多故事。
课堂上,说起“吃”这个词的时候,他除了吃饭,举出了“吃酒”的词组。
看着有些疑惑的学员,买买提依明·库尔班大声说:“看过武松的电影吧,不是有好汉吃酒之说,就是喝酒的意思。”
17岁的学员玉苏普·买买提频频点头,还在座位上发出了老虎的声音,逗得大家笑了起来。
玉苏普·买买提用流利的汉语向记者问好,他说,他现在除了汉语课程,还参加了厨师培训班,会做蛋糕了。
据介绍,这个汉语言培训班有38名学生,有母子、有姐妹,还有夫妻。
“在社区参加培训班,不用花一分钱,有专业老师教课,合格还有培训证书。”平顶山社区党支部书记白莉说,目前三个班一共有70人,第二批报名已有50多人了。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沙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副局长陈少辉说,引进来的企业如果与学员签订了劳动合同,企业给员工缴纳的社保给予补贴,并提供小额担保贷款等优惠政策,为的是把企业留住,让更多的居民在家门口实现就业,有了收入,生活才会有奔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