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鲁木齐水业集团让市民见证一滴水从冰川到你家的旅程
编者按 : 3月20日,乌鲁木齐水业集团举行“水开放日”活动,邀请市民参观了乌拉泊水库、三甬碑水厂、乌鲁木齐水质监测中心,了解水资源从源头到市民家中的整个过程。“一滴水从遥远的冰川上来到我们家中,太不容易了,以后我们不仅自己要节约用水,还要号召亲戚朋友一起节约用水。”参观后,市民吕永亮感慨地说。
我们将从一滴水的旅程,讲述这滴水如何历经千辛万苦进入市民家中。
(记者闫笑然)我叫小水滴,住在距离乌鲁木齐120多公里的天山一号冰川上,最近阳光温暖,我和我的小伙伴们从冬眠中苏醒,开始了成为一滴自来水的漫长旅行。
我们居住的冰川海拔有三四千米,在阳光照耀下,大家一路跌跌撞撞地从山顶顺流而下,日夜不停滚动,终于在某一天,一头扎进了乌鲁木齐河上游大西沟。
在这里,我遇到了很多其他同伴,我们一起大声喧哗着,穿过68公里长的大西沟,欢快地冲进了长32公里的青年渠,并很快游到渠的另一端,那里是乌拉泊水库——人们亲切地称它为“乌市头上一盆水”,承担着乌鲁木齐这座城市50%以上的生活供水任务。
图为:3月20日,受邀的小学生、市民等在三甬碑水厂参观。亚心网记者 马元 摄我和伙伴们在水库里安静地休息了一段时间,又从乌拉泊水库出发,踏上了新的征程,这一次,我们摸黑流过16公里左右的暗渠,抵达了三甬碑水厂。
要想进入水厂可没那么简单,我和小伙伴们得先通过原水车间的格栅,它的缝隙只有一毫米,像渔网一样,把随同我们一起漂来的杂物全部拦下。
刚通过格栅,我们就闻到一股刺鼻的气味,这是氯气,它可以杀死我们身上的一些微生物。
经过消毒后,我们正欢快地向前奔跑,却“咚”地一声跌入了尘砂池,这是给我们洗澡的地方,因为我们奔波一路,身上沾满了泥土,一番清洗后,我和小伙伴统统都变得光洁又漂亮啦。
光漂亮还不行,我们又被丢进了混凝池,池里加了药,把我们身上的微生物全部消灭。为了能让我们干干净净地进入千家万户,我们还进行了二次加氯消毒,这样就可以杀死有损水质的各种微生物,还能防止滋生大肠杆菌等各种细菌和微生物。
不要以为我们的旅程就这样结束了哦,在进入城市供水管网之前,工作人员不仅实时监测着我们的浊度、PH值等重要指标,还要给我们做“体检”,通过氨氮、耗氧量、余氯等9项常规指标,看看我们是否被净化。
而在出厂水采样间,还有一个特殊的鱼缸——“生物预警”设备,我有幸被抽中成为样本,通过循序水进入鱼缸,这里有十几尾小鱼,它们可是24小时在线的“生物监测员”,对水质毒理学指标敏感度很高,如果我们有问题,小鱼儿可就没命了。
通过层层考验、关卡,我和小伙伴们终于进入了蓄水池,我们随时待命,准备通过供水管网,流向千家万户,完成最终的旅程。
也许有一天,当你拧开水龙头,自来水哗啦啦流出来,其中就有我,这时候,请你珍惜我。